無人問津一片雪白——魯西南棉產地調研:寂寞的棉花
沿山東308省道一路西行,就進入了全國德州市的夏津縣。初冬時分,道路兩旁大片的棉田里依然棉花朵朵。
有綿花加工廠老板告訴記者,目前整個夏津縣所有的棉廠都停止收購,都在觀望,看不到轉機。
繼多種農產品價格暴跌之后,德州地區的棉花自開摘以來價格也屢創新低。目前,德州地區棉農惜售、棉花加工企業嚴重虧損、紡織行業勉強維持,涉及棉花的上下游企業實際已陷入癱瘓之中。
而今年首次針對主要棉產區啟動的政府保護價政策,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幾乎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有專家呼吁,要像實施糧補一樣給棉農發放農資補貼,同時鼓勵棉農成立棉花合作社降低種植成本。否則,今年的價格暴跌將導致來年種植面積大幅縮水,為農產品的暴漲暴跌埋下新的隱患。
夏津棉花加工收儲全面停滯
山東省是全國主要棉花產地之一,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1/8,德州則占到山東的14%,其中,夏津縣去年種植面積達54萬畝,占到全縣總耕地面積的75%以上。
居住在308省道旁邊趙家坊村的趙元海自分地后就一直在種棉花,至今已種了三十多年。
去年趙元海種了9畝棉花,畝產450斤左右,以每斤6元多的價格賣掉,收入超過2.4萬元,但今年同樣的產量卻很可能連1萬元收入都不到。
他告訴記者,一是棉花賣不上價,現在看全花(所有收下的棉花)3元一斤都沒人收;二是今年雨水大,棉花產量偏低,畝產400斤左右,即便按3元/斤的價格全賣掉也就1萬元左右。扣除成本后,今年純收入頂多5000元,平均每畝600元左右。這不算下地摘棉花的人力費用,現在雇人摘一畝棉花的費用是100元。
至今趙元海家的棉花還一斤都沒賣,據他所知,全村都沒有人把棉花出手。
與趙家坊村相距十余里地張東昊村瑞鑫棉廠的老板張存寶就沒這么幸運,他以每畝400元的價格租了20多畝地種棉花,加上雇人摘棉花的費用,若以現在的價格算下來不賺反虧。他說,他們村還有人到天津租地種棉花,那邊租地的價格更高,一畝地要600元,僅這一塊就將利潤全部吃掉。
記者看到,沿308省道兩側的棉花加工廠也是一片蕭條。
張存寶告訴記者,今年7月初,皮棉行情回落到1.5萬元/噸低點再上漲時,棉廠加工去年的陳棉有過短暫的盈利,但一個月后隨著新棉上市,棉廠隨即賠錢。他今年收了20噸籽棉后就再也沒有收棉,至今三個月過去了,20噸棉花還壓在倉庫里沒有賣掉。
張存寶說,現在收多少,賠多少。往年這個時候,他的棉廠每天都要加工5-7噸棉花,30畝大的場院里堆滿了棉包。現在則只能蹲在辦公室里抽悶煙、看電視。
棉紗廠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維持而已。與瑞鑫棉廠一路之隔的瑞鑫紗廠去年產值1.5億元,該廠王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最多能達到七八千萬。而紗廠不關門,一個主要原因是怕以后再開工招不到工人。據介紹,德州目前有70%的紗廠開工,均處于盈虧邊緣。{page_break}
德州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證實,夏津的棉花加工和收儲已全部停滯。
政策保護價偏低
馬俊凱說,今年棉價暴跌,根本原因還是供過于求。今年全球棉花豐收,總需求2500萬噸,產量2700萬噸;從全國看也是豐收年,產量730萬噸,需求1000萬噸,雖有缺口,但這個缺口被全球豐收填補了;另一方面,歐美經濟不景氣,棉紡織產品訂單減少,同時還有許多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使國內下游產業雪上加霜,開工不足,這也造成棉紗價格上不去,連帶棉花價格低位徘徊。
據馬俊凱測算,德州地區今年棉農平均每畝純收入應該在200元左右,與種糧食相比花費大致相當但收入卻低很多。
棉賤傷農,趙元海就已經把4畝棉田改種小麥。
馬俊凱判斷,明年德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會縮減20%以上,甚至1/3。
去年籽棉價曾高達7元多,今年跌落到3元依然有價無市,隨著棉農拔桿種麥,來年棉花價格是否因供應減少而再上演過山車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8日,棉花以最低保護價敞開收儲首次啟動。但是,據記者在夏津縣的調查,政策保護價基本未起到作用。
一是保護價格偏低。1.98萬元/噸的收購價針對三級皮棉,但今年德州地區三級花只占10%,而且價格下跌使等級認定更趨苛刻,對自有土地種棉花的農民來說明顯不如種糧食收入高,嚴重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二是此價格未考慮租地農民的成本支出,而從目前看,租地種棉已成趨勢,今年的行情令山東地區租地種棉的農民幾乎全部賠錢出局。
三是難以阻止棉農改種糧食作物,很可能導致來年棉價再次暴漲暴跌。
馬俊凱認為,政策保護價還是起到一定作用。他說,如果沒有保護價,棉價可能還會往下走,而且保護價還對全球棉花價格起到一個支撐作用。
至于收儲政策作用不明顯,馬俊凱認為國家保護價是針對皮棉,而農民手里的是籽棉,要經過購銷和加工后才能收儲。他說:“現在看,這個價格是低了一些。如果定在2.2萬元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馬俊凱建議,棉花是僅次于糧食的農作物,國家應該像重視糧食一樣重視棉花生產。現在棉農只有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考慮農資漲價,棉農也應該享受到每畝98元的農資補貼。
另外,國家也應該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棉農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統一購種、播種、打藥,減少用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畢竟國內用棉需求每年都有近300萬噸的缺口,一旦形勢逆轉,棉價暴漲暴跌在所難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