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 批發業走出困局
漢正街整體搬遷牽動著老武漢人的心,作為承接外遷和改造升級重任的漢口北,搬遷進展如何,商戶入駐情況怎樣,他們對全新的市場能否適應,又作何評價?
記者在現場看到,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一期已有服裝、文體用品等四大市場也將陸續開業。
在對漢正街搬遷寄予厚望的各界人士眼中,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整體搬遷,而是產業鏈提檔升級的絕佳機遇,是促進湖北批發產業升級改造積極轉型的巨大變革。
業態提升迫在眉睫
漢正街升級轉型勢在必行
今年3月,在多福路經營童裝20多年的陳曉(化名)在漢口北購買了十間鋪面,這幾天,他開始著手店鋪的裝修事宜,提起漢正街搬遷,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漢正街和國內同等級的批發商貿城相比,業態越來越落后,滿街的扁擔板車,哪里像個全國知名市場的樣子?”
陳曉代理的童裝品牌有十多個,然而,維持正常生意的鋪面和倉庫,成為他每年發愁的大難題,“在漢正街,正規的品牌商城,鋪子租金每年上漲30%,路邊的門面,今年10萬明年20萬是常事,房東看你把生意做活了就高價轉讓。倉庫也是,千方百計弄了20多個平方米,還不夠我需求的十分之一,有貨不敢進,只能賣一點進一點,生意上跟不上趟,客戶被周邊的株洲、南昌、合肥等地分流。近幾年,客戶數量明顯萎縮,如果每戶都受到同樣制約,那么整個市場自然會跟著萎縮。2000年之前,漢正街的貨就是錢啊,客戶看樣后都是整包地搶貨,關系好的才給留。”
正如陳曉描述的那樣,在全國批發行業改造升級的大潮中,代表著舊形態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正在逐步萎縮,紛紛謀求出路,而漢正街所走的轉型之路也早有先例。
在上世紀80年代,被稱為“南義烏、北白溝”的白溝小商品市場,曾一度超越漢正街,但自上世紀90年代后,白溝與漢正街一樣,陷入了經營環境混亂、假冒偽劣商品扎堆的困局。2004年,沒有退路的白溝市場啟動了升級改造工作,按照“大市場帶動大工業”的思路,規劃出11個現代化商貿城。經過數年發展,如今的白溝已成為僅次于義烏的大型商品批發市場,穩穩地超越了曾經的“大哥”漢正街。
兩相對比,漢正街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如何轉型?漢口北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曹天斌談了自己的看法,“市場主體上,由個體戶變企業,轉公司化經營;市場業態形式上,由批發市場改造成現代商城;交易形態上,由現場、現金、現貨的‘三現’升級為現代化的電子商務;功能上,改變過去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產銷分開,展示中心與交易中心互為補充。還有產品品類升級,著力打造有品牌號召力的漢產名牌精品……”“市場發展規律體現在業態先行,只有業態提升,市場才會有質的飛躍和發展。”在漢正街動遷改造的大小會議上,漢正街管委會書記姜文舫曾多次表示業態提升的迫切性。
物流與展示分離
倉儲外遷助推提檔升級
“現代批發商貿城更多的是一個展示區,而非現貨交易區。”在義烏湖北商會會長朱海山眼里,從市場面來看,這是義烏與漢正街最大的區別,正是因為現貨交易不在市場內,從而避免了交通、物流等諸多問題。
眾所周知,“早上搬貨進,晚上搬貨出”是漢正街落后業態的真實寫照,在漢口北,規劃分區的商品展示區和物流中心區,正在實現這種市場升級與業態的根本變化。
搬遷來漢口北的商戶中,頭一批前來安營扎寨的,大多是知名品牌的湖北總經銷總代理,借搬遷之機,不少商戶趁勢實現了從個體戶到公司化經營的華麗轉身。
蜘蛛王鞋業湖北分公司總經理黃如進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漢正街的店開在大興路,辦公、倉庫、交易都擠在一起,“上班都是個麻煩,我自己的車就沒地方停,只能天天貼罰單。”
在漢口北,黃如進一口氣拿下了16間店面做商品的展示旗艦店,3個倉庫用來存貨,還在盤龍城企業社區購買了寫字樓用于辦公,公司正朝著“辦公+展示+物流”的經營模式發展。“搬過來之后,我們這種規模的經營戶生意影響不大,大客戶生意穩定,每年保持著十幾個百分點的正常增長。做品牌代理,店面和倉庫的比例應該在1:10,在漢口北的市場,實現這個比例沒問題。今年公司又買了一個倉庫,以后的貨可以從漢口北走,更便捷了。”
與如今的便捷不同,規模小、分散、不正規曾是漢正街物流最大的特點,交通和物流一直是大家最想解決的問題,商戶們一提物流就頭疼。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漢口北客運中心右側,多家物流公司的門店一字排開。據了解,規劃一新的商品市場只保留批發業務的展示、營銷、結算環節和零售服務,所有貨物倉儲、集散、分揀、配送等功能全部集中在物流園區,實現物流基地與展示中心的無縫對接。
曹天斌介紹,截至目前,包括航空、公路、鐵路等在內,已經有76家物流公司正式入駐,還有100多家正在資質審批過程中,等待入園。明年國慶前,將逐步滿足商戶的需求。{page_break}
產品升級 淘汰水貨
馬路攤販變身現代商貿城
在酒店用品城一樓臨街的鋪面中,“玖聞天下”算得上最早入駐的商戶之一。
早些年,肖詩橋就在漢正街經營酒店用品,主要做些碗盤瓷器的生意,產品結構偏低端。這對于出生于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福建德化的他來說,是個不得已的痛苦選擇,白白守著家鄉的優勢貨品資源不能開發,卻被困在擁擠凌亂的小市場里,展不開拳腳。
2009年12月,肖詩橋投資漢口北的店開張了,“沒有租金的壓力,我守得起。”在等待市場回暖的時間里,肖詩橋開始為產品升級鋪路。他按照商場展區的高規格裝修店面,同時,將從前的普通餐具升級為商務饋贈陶瓷禮品、陶瓷工藝收藏品等精品路線。富麗堂皇的氣派裝潢讓很多前來訂貨的人不敢相信,原來批發市場也有商場般氣派的精品店。“前兩年一天都守不到幾個人,今年生意開始見起色,到明年,每月的營業額60萬應該差不多。”轉型之路帶來的成功,讓肖詩橋初嘗甜頭。
同樣,產品升級帶來的市場效應,讓不少商戶將過去眼饞卻無法插足的高端市場重新搶了回來。
位于酒店用品城三樓的武漢三峽酒店用品設備有限公司以3萬多種品種,接近8000平方米的純展示廳成為行業里的領頭企業之一,總經理黃華強說,搬遷之前,他在龍王廟的店才200平方米,“那時候,本地星級酒店采購都往上海、廣東跑,采購的人轉到我的店門口來了,看一眼就走,店不成氣候,他們不相信我做得了高端市場。”如今,小到一根牙簽,大到一兩百萬的設備,黃華強的店里一應俱全。“2010年,我承辦了五六家五星級酒店的廚衛采購,把流失的高端市場給搶了回來。”
顯而易見,有了更高規格的經營舞臺,商戶才能更大地拓展客戶資源,吸引更多的優質品牌愿意交付代理權,從而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漢口北主導 千萬資金投入
擬建華中最大電子商務平臺
業態的改變,離不開平臺的搭建,最基本的便是電子網絡。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鐘偉曾提出現代批發市場應該具備的幾項基本功能:首先必須是專業市場的集群;第二,應該有好的會展業;第三,強大的物流支撐。第四,為入駐的商戶提供服務。第五,給入駐商戶提供網上交易平臺的籌建、培訓、交易、結算等各方面的服務。
尷尬的是,在義烏,電子交易已成為市場交易的常態,而在傳統的漢正街商人中推廣電子商務,卻不那么容易。
至今,漢正街還是沿襲著“三現”的交易習慣,據漢正街管委會負責電子商務平臺項目的相關人士透露,截止到2010年年底,漢正街商戶中大概有六千到八千戶已初步“觸網”,但是比起近3萬的商戶總數來說,不足三成。
有業內人士坦言,在漢正街做電子商務面臨很多問題,比如人才、資金等,都是捉襟見肘。
時過境遷,隨著漢正街搬遷的進行,在漢口北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曹天斌眼里,這個過去曾十分棘手的問題,如今正由他們主導,統一著手進行大力度的推進。“電子商務是必然趨勢,我們現在正在做前期預算,預期將投資近千萬建立漢口北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建成后將成華中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還將實現網上每一個虛擬店鋪都有一個對應的實體店鋪。過去,漢正街的電子商務之所以難以推進,原因包含方方面面,誰來投資,誰來主導都缺乏統一的步調。如今,我們由漢口北這一單一主體來主導開展工作,投入資金和人力,事情相對簡單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