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商場遇冷重做"加法"回歸"大而全"
在探討擾攘中剝離了超市、撇除了電器、撤銷了家具、運動品牌、玩具等等品類,只身闖入所謂的專業領域歷練多年后,百貨公司的經營者們終于重新做起了“加法”,開始向“大而全”的路線回歸。
日前,美東百貨突然宣布攜手廣百電器在其六樓開出首家電器時尚精品店。已在廣州有20年百貨從業經歷的美東百貨董事長謝仕平向記者表示,這種小型業態的調整還沒完,繼喜客中國料理后,他們還計劃引入星巴克及其它餐飲類品牌。
除美東外,目前在做“加法”運動的還有廣百,后者不久前重回湛江開設的首家門店不僅拉上廣百旗下百貨、超市、電器三個業態,同時也增加了餐飲的功能。12月2日,廣百在花都再下一城,新項目不僅保留了購物、餐飲等內容,還新納入了影院、休閑娛樂、商務服務等功能。“現在單體百貨出現在一個城市不再是主流方向,取而代之的是購物中心的概念。”廣百股份董事總經理黃永志表示。
“減法”變“加法”
之前是做“減法”,如今掉頭轉做“加法”,雖然看似形式上的回歸,但在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看來,本質上卻不一樣。
黃文杰解釋,以前“大而全”的百貨公司,經營主體是同一個,超市、電器等什么都是百貨公司自己做。但現在超市有家樂福、吉之島、百佳,電器有國美、蘇寧以及廣百電器,鞋類有人行道,連護膚品都有屈臣氏、萬寧以及絲芙蘭,整個趨勢是單個品類的經營主體是專業的公司在操作。而百貨公司除自己經營一部分外,另一個身份更像是綜合項目的整合者。
這種趨勢更類似于購物中心的運作。美東百貨增加電器、餐飲、發廊,借助外援可以擴大消費受眾以及顧客每天光顧的頻次。而廣百在河源、花都索性以“新一城”為品牌,以購物中心的形式在新區域、新城市拓展網點,通過電影院、餐飲等功能拉動不同類型的客流。據黃永志透露,今后廣百在二線城市的門店都將采取這種“購物中心概念”擴張。
銷售遇冷高增長回落
向購物中心化轉型,對眼下有一定規模的單體百貨來說已相當迫切。“越專業的商場,其經營內容越單一,吸引消費受眾的數量有限,其經營風險必然增加。”一知名百貨公司高層向記者表示,百貨內容單一,大部分品類都可以被日益火爆的網購取代。而上網購物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價格也是實體百貨店無法匹敵的。
據尼爾森日前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3/4的一線城市消費者表示將更多選擇網購。而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之前曾預測,未來中國消費將呈M形,其中超過80%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低端領域,而另外16%的消費者將集中在高端的奢侈品消費。
在經濟大環境影響以及網購業務帶來的雙重夾擊下,百貨業正迎來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流”。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廣州多間百貨商場9-11月銷售額同比下降5%-10%。而全國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的服裝、鞋帽類商品銷售額均環比回落,10月份增長幅度分別比9月份回落8 .6和9 .7個百分點。百盛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告也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商品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0.4%,跌幅高于集團預計的0.2%至0.3%。
業界視點
百貨正向主流“慢消費”轉型
“購物中心正在演變為公眾性場所,社交商務、聯絡感情、親友聚會的地方。”美東百貨董事長謝仕平表示,這種慢消費、休閑消費已逐漸成為繼網購之外消費市場的另一主流。
而百貨公司功能過于單一,目的性過于明確。尤其尷尬的是,百貨業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女裝、體育用品、化妝品三大品類品牌重復率可達40%、80%以及70%。
據悉,為沖擊年內業績預期,進入12月銷售旺季,廣州多個百貨商家卻集體選擇反季節促銷“過冬”。一知名百貨公司高層稱,論低價,百貨拼不過網購;論吸引力,百貨不敵購物中心。在這種處境下,百貨公司應該考慮向慢消費、大而全的“全能型”轉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