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因素占主導 棉市持續反彈
2011年棉市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基本面利空到了盡頭,從而到最后只有在其他因素的推動下才能前進,不然每天主力合約才幾萬張的成交量情何以堪。而這些因素主要是外圍行業政策的調整預期。歐債危機在棉市價格漲跌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催化劑。也就是說,原本棉市跌幅不會很深,而在它的影響下期價跌至19800元,現貨價瀕臨19000元關口。在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進程中,棉花市場也脫離了其合理價格的運行區間,外強內弱的棉花格局轉變為內強外弱。
目前棉花走勢相對較強,不論是期貨還是現貨都延續反彈。即使在年前,標普將歐元區9個國家信用評級進行調降,16日又將EFSF信用評級下調,國內外棉花價格也不受其影響,所以此次影響的深度與廣度都不大。另外,受庫存持續減少影響,國內外銅價快速上揚,從而帶動其他商品上漲,棉花市場也分到“一杯羹”。
以往市場“耳聞”歐債危機,“臉色”立變,此次為何來去匆匆?綜合起來看,還是由于國內宏觀經濟數據提振以及調控政策預期影響。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回落至9.2%附近,其中四季度GDP增速創下近兩年新低。我國出口增速放緩,熱錢流出跡象明顯,貨幣政策微調預期逐漸加強,因此有機構預測春節前有下調存準率的可能。并且為了響應2012年“保增長”的目標,在經濟下行預期增強后,調控政策會更加明顯的松動。因此顯示出宏觀調控方面積極的一面,對于棉市而言也是利好。
但面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后市我們比較擔心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會比較嚴峻。盡管2011年我國紡織品及成衣出口保持增長,出口至歐盟地區增長了26%。但現實情況是,因為滯后效應的存在,明年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或將放緩,甚至低于2011年(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紡織品服裝實際出口增長率也同比放緩)。
總體來看,棉花產業環境有所好轉。國家收儲量也達到2011/2012年度棉花產量的1/3。根據2012/2013年度棉花種植面積被調減的概率大的特點,供需矛盾有望進一步緩解,棉價也將在下游補庫需求的帶動下反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