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分析
2011年我國市場需求穩定,出口延續2010年的增勢,累計實現25.8%的增長,其中3月份當月增幅高達50.6%。下半年,歐、美、日主要市場經濟低迷,外需下滑,加之勞動力成本上漲、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資金短缺及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導致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逐步回落,年終最后兩月的增幅均跌至個位數。受出口增速下滑拖累,進口增速也顯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上半年累計進口增長18.9%,下半年增幅回落迅速,12月更是出現年內首次負增長。
在整體外貿環境不利的形勢下,紡織品服裝貿易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2011年,紡織品服裝貿易增幅低于全國貨物貿易增幅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低0.2個百分點,進口低11個百分點。
數據看點
◆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量負增長主要是受服裝拖累,服裝數量指數和價格指數分別為89.7%和131.9%,量降價升趨勢明顯。
◆2011年,我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出口376.7億美元,增長11.7%,在三大市場中增長最為緩慢,增幅較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全國70%的企業實現出口增長,其中3/4的大型、超大型企業實現出口增長,而出口額低于500萬美元的中、小、微型企業僅有2/3實現出口增長。
◆主要商品進口平均單價全面上漲。紗線、面料分別上漲24.1%和10.3%,其中棉制品和毛制品上漲最快,化纖制品漲勢略緩。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累計達3642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4.6億美元,增長21.9%。貿易順差1551.4億美元,收窄14.5%。
2011年,紡織品服裝累計貿易額2710億美元,增長19.5%,其中出口2479.6億美元,增長20.1%,進口230.4億美元,增長13.9%。進口、出口均創歷史新高。累計順差2249.2億美元,增長20.7%。
貿易方式
一般貿易主力地位攀升
加工貿易“含金量”看漲
伴隨著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產品結構的逐步優化和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一般貿易的主力地位日益牢固,進出口比重逐年攀升。2011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比達到72%,其中出口占75%,進口占35.4%,分別較上年擴大了2個、1.4個和5.8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2.8%,其中出口增長22.3%,進口增長36.4%,均超過平均增幅,進而帶動整體出口增長16.5個百分點,拉動進口增長10.8個百分點。
與一般貿易截然相反,近年加工貿易份額逐漸縮減。2011年加工貿易額占比減至20.3%,其中出口僅占16.8%,進口占比更是從2007年時的81%降至58%。雖然份額下降,但加工貿易的“含金量”在逐步提高。2002年~2011年十年間,紡織品服裝的加工貿易增值率以年均13.5%的速度保持增長,2011年已達到212.8%。
近年,小額邊境貿易出口波動較大。2008年出口增長一倍以上,2009年則猛降近50%,2010年呈恢復性增長,2011年實現26.5%的增長,增速加快,超過平均水平。
保稅區貿易發展較為迅速,成為紡織品服裝貿易中新的增長點。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貿易和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貿易近5年出口平均年增速達到30%。2011年,貿易額增長34%,其中出口增長29.2%,進口增長51.5%,出口、進口占比分別為2%和6.3%。{page_break}
出口概況
價格提升拉動出口金額增長
服裝出口量減價升趨勢明顯
2011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實現全面增長,出口額分別為947.1億美元和1532.4億美元,分別增長22.9%和18.4%,服裝增幅落后于紡織品。
價格提升成為出口實現增長的主要因素。2011年原材料價格、工資水平延續上年的漲勢,企業融資難帶來的貸款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出口企業面臨被動漲價的局面,大類商品的出口價格全面上漲。其中紗線上漲20.7%,面料上漲17.2%,針織、梭織服裝上漲20%,漲幅均超過上年。從出口指數上看,紡織品服裝的數量指數和價格指數分別為93.8%和128.02%,出口數量實際為負增長。分析發現,出口量負增長主要是受服裝拖累,服裝數量指數和價格指數分別為89.7%和131.9%,量降價升趨勢明顯。紡織品數量指數和價格指數分別為101.2%和121.45%,出口量仍表現為增長。
紗線、面料出口近年持續增長,2011年紗線出口量、值分別增長1.1%和20.7%,2007~2011年年平均增幅為2.5%和10%。2011年面料出口量值增長8.4%和26.8%,近5年平均增幅為6%和13.7%。而占出口額2/3的服裝,其中主要是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的出口額雖然年均增長了6.4%,但出口量卻為負增長。2011年,針織、梭織服裝的出口量下降1.8%,其中針織服裝下降0.6%,梭織服裝下降4.2%。即使是低價走量為主的棉制、化纖制服裝,出口量也出現3.2%的下降,其中對主要市場美國下降7.1%,對歐盟出口下降4%。
貿易伙伴
對主要市場出口增速放緩
對新興市場出口持續發力
市場份額入世以來首下降
2011年,歐債危機風波迭起,美國、日本經濟復蘇艱難。在如此復雜、不利的貿易環境下,我國紡織品服裝對主要市場全年出口仍實現增長,上半年一直保持穩定增長,進入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開始,對主要市場的出口增速則全部回落,我國市場份額出現入世以來的首次下降。
歐盟市場:經濟陷入停滯,對歐出口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歐債危機爆發將歐洲經濟拖入泥沼。從近期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歐盟經濟增長已經停滯。歐盟經濟增長率第三季度環比增長0.2%,增幅與前一季度持平,遠低于第一季度的0.7%。其中深陷危機核心的大多為早期加入歐盟的國家,如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元區已出現衰退信號,歐元區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自11月的-20.4下滑至-21.2,連續第六個月下滑。2011年我國對歐盟累計出口534.5億美元,增長19.7%,增幅較上年回落4個百分點。
美國市場:經濟走勢前途未卜,對美出口增長緩慢。盡管經濟數據出現好轉,四季度美國GDP的年化環比增長率達到了2.8%,但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復蘇之路依然漫長。消費情緒下滑、失業率高企、房地產市場低迷、巨額外債始終是困擾美國經濟的多重難題。2011年,我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出口376.7億美元,增長11.7%,在三大市場中增長最為緩慢,增幅較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日本市場:經濟復蘇無望,災后需求回暖曇花一現。2011年,日元迅速升值與“3·11”大地震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造成日本31年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日本經濟復蘇的預期全面落空。我國對日本累計出口271億美元,增長20.8%。受震后需求回暖的影響,年中一度出口增長較快,連續兩個月增幅達到30%以上,但進入四季度后增幅迅速回落,12月僅增長5%。
東盟及部分新興市場:2011年,我國對歐美日三大市場的出口合計1182.2億美元,增長17.3%,占出口份額的47.7%,占比較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而我國對三大市場外的其他市場增長了22.8%,增幅超過傳統市場。其中對東盟出口198.6億美元,增長34.1%,對非洲出口增長25.1%,對拉丁美洲增長38.1%,對中東地區增長26.9%。
2011年,我國與東盟地區雙邊貿易額累計達219.4億美元,增長33.8%。東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紗線面料出口市場,2011年對東盟紗線面料出口額同比增長34.4%,占我國紗線面料出口總額的18.7%,占比較2005年擴大了7.2個百分點。
多年來,“中國制造”深受全球消費者的歡迎,在國際市場地位穩固,即使上一輪金融風暴肆虐的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歐盟、美國和日本這三大主要市場中所占份額仍保持增長。但2011年,份額均出現回落。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發布的數據,2011年1~11月美國自中國進口MFA項下的紡織品服裝共計233.6億平方米、378.9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量和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6.8%和40.2%,占比較上年分別下降了0.1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據歐盟統計,2011年1~10月歐盟自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550.8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比重為41.7%,占比較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據日本統計,2011年日本自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315.9億美元,占其進口額比重為74.9%,占比較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這是入世以來我紡織品服裝在這三大市場所占份額首次回落。{page_break}
外貿企業
民營企業出口增速奪魁
中、小、微企業貿易普降
2011年,民營企業出口地位進一步提升,出口額達1385.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9%,占比較上年擴大2.5個百分點。同期國有及國有參股企業和三資企業所占份額持續縮減至15.6%和28.4%,分別較上年縮小0.6個和1.9個百分點。三大類企業出口全部實現增長,其中民企增速最快,增幅達25.7%,國企和三資企業分別增長15.8%和12.4%。
全年出口企業達到80000余家,比上年增加了5700余家,再創新高。其中民企占73%,出口企業個數增長11.2%,國企和三資出口企業個數則繼續萎縮。
全國70%的企業實現出口增長,其中大型企業的處境相對好于中、小、微型企業。3/4的大型、超大型企業實現出口增長,而出口額低于500萬美元的中、小、微型企業僅有2/3實現出口增長。在出口下降的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則占到90%以上。
區域出口
江、浙兩省風頭最勁
全國90%以上的省、市、區(不包括港、澳、臺)出口全部實現增長。前五大出口地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和山東的出口額合計達到1851.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4.7%,占比較上年下降近1個百分點,合計出口增長18.5%。其中浙江和江蘇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山東和廣東的出口增幅則低于平均值。近年,廣東在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中的地位逐步下降,2011年出口占比僅有17.2%,比五年前的2007年下降了7.3個百分點。同期,福建的出口份額逐年擴大,2011年,福建出口176.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8%,增幅較2007年擴大了2.6個百分點。
從全國三大地理區域來看,目前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出口比例尚未發生明顯改變,東部地區仍占絕對優勢。同時,東部地區也仍然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區域。2011年,東部地區出口增長20.2%,中、西部則分別增長17.5%和19.8%。
進口概況
服裝進口增速趕超紡織品
紡織原料進口量值雙增長
2011年,大類商品進口額均實現增長。紡織品進口190.3億美元,增長7.4%,其中增長最迅速的是紡織制成品,增長11%,制成品中家用紡織品增長60.2%。紗線、面料進口增長幅度不大,分別為7.5%和5.9%。服裝進口增長59.4%,增速超過紡織品。其中針織、梭織服裝增長63%,毛皮革服裝增長115.5%。
近年,紗線、面料的進口量出現走低的趨勢,2011年紗線進口160.8萬噸,在近五年中僅高于2008年,同比下降13.4%;面料進口量更是逐年縮減,2011年創出近五年的新低,同比下降4%。紗線面料進口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在紡織產業鏈上游的制造技術提升,面料自給率提高。
主要商品進口平均單價全面上漲。紗線、面料分別上漲24.1%和10.3%,其中棉制品和毛制品上漲最快,化纖制品漲勢略緩。針織、梭織服裝上漲20.9%,其中絲制、毛制服裝上漲最快。
紡織原料全年進口突破500萬噸,達到510.8萬噸,進口金額153.3億美元,量、值分別增長7.4%和48.2%。其中主要進口商品棉花、羊毛和化纖進口量值全部實現增長,棉花進口量達到336.5萬噸,增長18.5%,進口額達94.7億美元,增長67.4%;羊毛進口量、值分別增長1.3%和45.7%;化纖進口量、值分別增長3.4%和26%。蠶絲和毛條進口下降,且降幅較大。
原料進口單價全面大幅上漲。其中棉花全年平均單價為2810美元/噸,上漲41.2%,羊毛上漲43.8%,化纖上漲22.1%,毛條上漲37.3%,蠶絲上漲11.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