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用工荒”需健全培訓和管理機制
浙江義烏,元宵節后,義烏連續出現了數千企業擺攤招工、萬余求職大軍找工作的壯觀景象。不少企業為解燃眉之急,紛紛打出溫情牌,把伙食補貼、工齡補貼、車費補貼、高溫補貼、夫妻用房、婦女產假、文體設施等福利搬上招工簡章,以吸引更多求職者應聘。
元宵節前后在浙江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流入重鎮義烏市調查發現,用工形勢趨緊是實情,但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荒”,現在斷言“劉易斯拐點”提前來臨也為時尚早。所謂“用工荒”,實為企業“漲薪荒”、工人“素質荒”、流動人口和勞動用工社會管理“體制荒”等因素的綜合反應。破解“用工荒”,要用老辦法,更要有新思路。
哪些企業出現了“用工荒”
春節假期還沒結束,1月28日大年初六,位于義烏市義南工業區的華鴻控股集團就開工了。
去年,華鴻控股集團效益不錯,有300多名老員工留在廠里過年,更多回家過年的員工則在正月初六前返回廠里,老員工返回率超過90%。“今年我們要在義烏獲批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大背景下,抓住機會做大做強進出口貿易,爭取將進口貿易值提高20%到30%。”集團董事長龔品忠對記者說。
以生產織帶、化纖為主,擁有8000多名員工的義烏大型工業企業三鼎控股集團,在正月初十開工時員工返崗率也有90%。
都是哪些企業出現了“用工荒”?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主要是生產規模較小、產品附加值偏低、企業利潤薄或根本沒有利潤,轉型升級一時又找不到出路,因此陷入漲工資漲不起、不漲又招不到人、招了也留不住的兩難境地。“相對來說,企業規模300人以下的企業返崗率要差一些,尤其是50到100人的企業。”義烏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基昌說。
哪些崗位存在“用工荒”
浙江新光飾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義烏名牌企業,也是全國流行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雖說節后老員工返崗率很高,但是企業招工壓力仍然不小。“考慮到今年要擴大生產規模,新員工從培訓到上崗也要幾個月時間,企業需要提前儲備工人,現在缺口還有幾百人。”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沈敏說,最缺員工的是兩個“一線”,即生產一線和營銷一線。
義烏市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金益民說,春節以來,義烏人力資源市場繼續保持供求兩旺態勢,市場招工企業每日平均達700余家,提供崗位達1.1萬余個,求職人數8000余人,求人倍率為1.38。用工缺口較大行業仍集中在襪業、服裝、飾品等制造業,缺口較大工種則集中在包裝工、操作工、擋車工、點鉆工等生產崗位。
記者走訪義烏民營企業了解到,一些外來務工人員除了工資要求外,對生產環境、吃住條件、節假日安排和個人成長、文化生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明顯提高,特別是新一代務工人員。企業普遍反映,如果企業實行的是計件工作制,勞動定額較高,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家庭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務工者就不太愿意到這類企業上班。有的暫時留下,一有好的機會也會離開。
破解“民工荒”需健全培訓和管理機制
記者在義烏一些大型企業調研時發現,凡是員工隊伍較穩定的企業,一般在提高員工工資、待遇方面都做得比較好。在新光控股集團電鍍車間打工的河南商丘人李超軍說,去年公司搞薪酬改革,實行計件加工齡、職稱工資,工資增長了30%。好的月份他可以拿到六七千元,還評上了高級技術員。
樓仲平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勞動者報酬增長的速度一直跟不上財富增長速度。韓國、日本在與我國同等人均GDP的發展階段,工人工資水平也遠超過我國。因此,勞動力加薪的趨勢是必然的,企業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目前眾多義烏中小企業通用的招工形式,就是發動員工帶人來上班,帶一個人獎勵500元,類似招工成功率甚至超過政府主辦的勞動力市場。
相關人士認為,要破解新一輪“用工荒”,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從更深層次、更大范圍上,研究解決靠一企一地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制度性、機制性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