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人頭全是山寨貨 意大利查證無此品牌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意大利老人頭國際發展集團”在意大利和香港都不存在
專家稱,老人頭借洋身份抓住消費者虛榮心理搶市場,是一種隱形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賠償
在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知識產權部的打假名單中,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老人頭。上世紀80年代,老人頭是和鱷魚、花花公子等齊名的熱銷品牌。但據意方查證,在意大利根本沒有這樣一個品牌,有關它的“意大利背景”及其悠久歷史,都是捏造的。
“老人頭”究竟來自何方?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市場上有十多家“老人頭”,來自意大利、法國、英國等不同地方。
記者調查
老人頭宣稱“歷史悠久”
北京王府井百貨的網站上,介紹老人頭LEONADO——利奧納多,是意大利乃至歐洲服裝皮革業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歐美、日本、中國等地分別注冊。產品包括服裝、鞋、皮包等,是歐洲著名公司。其商標藍本來源于意大利郵票上達芬奇的頭像。1985年,老人頭由香港華遠引進中國市場。
在北京百貨大樓利奧納多男鞋專柜,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利奧納多這個牌子是“從意大利引進來”,但是在中國注冊的牌子,產地有廣東、意大利和日本。
當記者提及有網友說購買了該品牌的鞋穿了沒幾天就發生鞋頭開裂的情況時,銷售人員解釋稱,市面上“有假
老人頭質量不高……真正的老人頭進口的多,我們家(專柜)就是國產的少,就是意大利的(多)”。記者在該專柜看了幾款男士皮鞋,價格都在兩千元以上。
據王府井百貨網站上的品牌介紹,“利奧納多”在2000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列入全國重點保護商標名錄。
意方打假
老人頭在意大利無人知曉
然而在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此前公布的30個“偽意大利名牌”名單中,有一家叫意大利老人頭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該公司網站對自己使用的“老人頭”品牌及其意大利背景與上述老人頭十分相似。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知識產權部北京工作室負責人戴勝橋卻告訴記者,實際上,該“老人頭”品牌在意大利無人知曉,“意大利老人頭國際發展集團”在意大利和香港都不存在,“Larento”或“Laorentou”無論作為商標還是公司名稱均未在意大利進行注冊。
他認為,“老人頭”利用其商標中的達芬奇自畫像,并且捏造不存在的意大利企業,欺騙消費者其是意大利的知名品牌,并多次在廣告宣傳中使用“意大利老人頭”的說法,涉嫌虛假宣傳同時也是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記者撥打了意大利老人頭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宣傳冊上標明的香港電話,接電話的人表示沒聽說“利奧納多”和“老人頭”,他們是一家美容院。
市場亂象
冒出多個“老人頭”
在搜索老人頭的相關信息時,記者又發現了廣州老人頭皮具有限公司。其網站上表明,公司注冊人為意大利老人頭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容女士告訴記者,“老人頭”品牌和意大利沒有任何關系,不管所有包含“老人頭”的公司掛靠哪里,真正的商標“只有一個”,即廣州老人頭皮具有限公司注冊的老人頭商標,其他所有自稱“××老人頭”的品牌均為假貨。
李容稱,前述“利奧納多”品牌以前也曾使用“老人頭”的稱號,但經過廣州老人頭皮具有限公司“打假”,“利奧納多”已經放棄使用“老人頭”。只是由于“利奧納多”的達芬奇頭像商標深入人心,因此被廣泛稱作“老人頭”。
同在廣州,還有一家名為“廣州老人頭服飾發展有限公司”的老人頭。據其網站所稱,其品牌歷史也是“源自意大利”的。該公司聲稱是中國唯一的“老人頭”商標,并在其網站上發表打假聲明,稱在服裝市場上有多家“臺灣”、“法國”、“意大利”、“澳門”老人頭公司,都是冒牌的。
此外除了意大利“老人頭”外市面上還有“法國老人頭時尚集團有限公司”、“法國老人頭服飾國際(香港)企業創建有限公司”、“法國老人頭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法國“老人頭”,至于“老人頭”之間是什么關系,誰也說不清楚。 據《北京青年報》
連線本地
“老人頭”成都有售
北京的“老人頭”成都是否有售呢?記者在春熙路中山廣場旁發現一家老人頭服飾店,這里正在進行春裝促銷活動,衣服、鞋子、皮帶價位低至29元,高達數百元不等。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此老人頭是臺灣品牌,和“意大利老人頭”不一樣,服飾均從臺灣進口。當記者問及這里服飾的價格時,對方稱:“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折扣店,這個店就是我們品牌在成都的折扣店,成都其他地方還有專賣店。”
記者看到,該店的標識和其他“老人頭”服飾一樣,是一個“洋”味十足的老人頭。
此外,成都本土也有老人頭服飾店,位于人民北路的“法國世紀老人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網絡信息顯示也是生產老人頭服飾,而記者撥打對方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專家說法
營銷專家:“老人頭”抓住消費者虛榮心理
四川服裝營銷專家羅謙針對“老人頭”一事分析稱,我國服裝行業制造業發展較好,很多國外品牌委托國內企業生產,但更多的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占有市場,因而抓住消費者虛榮心理,自稱是國外品牌,或者在商標上取用和著名大商標相似或者相近的名稱。
“這是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出現的畸形狀況,但卻是這個行業所必須經歷的。”羅謙說,很多企業運用“假洋牌”已經達到盈利的目的,說明它已經具備足夠高的生產水平和市場運作能力,這個時候就應該從“假洋牌”中脫身而出,打造自己的品牌。
成都市工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在密切關注“老人頭”一事,希望市民積極舉報相關情況。華西都市報(微博)記者侯婷婷
法學專家:假冒洋品牌是一種隱形欺詐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建民認為,我國對洋品牌的仿冒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單純的直接仿冒;第二個階段是改國外品牌中的一個字母,在視覺上誤導消費者。“第三個階段,就是到國外去注冊一個商標,申請了以后回國內用。所以,這樣所謂的國際商標產品,實際上連國門都沒出過,在中國造、中國生產、中國銷售。”而所謂的國際品牌授權,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授權。
陳建民副教授認為,這種欺騙手段非常隱蔽,因為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能力辨別商標、產地的區別。這種行為雖然構不成欺詐,但可以構成“重大誤解”。消費者發現后,可能不能請求懲罰性賠償,但可以要求解除買賣合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