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生產機械技術的應用
纖維怎么會由機械生產出來呢?這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使用纖維素纖維或者使用天然氣、乙炔氣作為原料,經過化學的合成、機械的紡絲、牽伸而生產出人造纖維或者合成纖維,統稱化學纖維。這些纖維就是靠化學、物理變化,通過機械而生產出來的?;瘜W纖維生產,與天然纖維生產并駕齊驅地發展,造福于人類。
科技發展了,紡織工業原料的原料生產又延伸出來,超出了纖維生產領域。生產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以及這些原料的原料生產的機械設備,可否稱為纖維生產機械呢?
人造纖維生產的原料是棉漿或者是木漿,棉漿、木漿生產成漿粕,有整套的主機和輔機。漿粕再經過粉碎、老成、黃化、溶解、過濾、紡絲和后處理,形成人造纖維的長絲或短絲,整條生產線由幾十種主機和上百種輔機以及廢舊溶液的回收、利用成套設備而組成。紡絲的工藝不同、品種規格不同、選用的成套設備也不同。短絲整條生產線的年生產能力有萬噸級、3萬噸級、4.5萬噸級的。人造纖維長絲又有半連續紡絲和連續紡絲。工藝不同選用設備也不同。
合成纖維的原料不同,產生合成纖維的工藝和設備也就不同,傳統的維尼綸以及維尼綸原料——聚乙烯醇,使用天然氣或乙炔氣經過聚合、醇解、水洗、溶解、過濾、紡絲、牽伸成為長絲或短絲。成套設備的主機有幾十種,輔機由上百種組成。
合成纖維原料不同,紡絲工藝又不同,單線的生產能力也不一樣。比如滌綸短纖維,單線年產能力有萬噸級、3萬噸級、5萬噸級、6萬噸級,德國還有年產7.5萬噸級的。滌綸長絲的紡絲、卷繞速度提高,產能也迅速增加。錦綸工業絲、民用絲,丙綸民用絲、地毯紗的單線產能都可以根據建設規模需要而定。每一種產品的工藝成套、工程成套,所配置的工藝技術裝備都得有幾十種主機個幾十種輔機配套而成。
隨著科技的發展,從聚酯切片進行熔噴紡絲成網、紡粘紡絲成網的非織造技術日益成熟并迅速發展。還有廢舊聚酯的回收再利用。這些都是由國產設備裝備來加工生產。高分子化學學科的變化,還有許多高強高磨、耐高溫、耐腐蝕和阻燃高性能纖維,以及多組分、復合、超細纖維等差別化纖維。這些產品的問世與發展,都是由機械設備與工藝的緊密結合而形成的。
纖維生產機械是一門包含化學、物理多學科的高新精細技術,是一項不能小看的系統工程。用1克重的聚酯原料通過海島紡絲工藝,紡成200公里長的特細纖維談何容易?做好這些工作還有不少難度,何況這些產業還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呢?
紡織機械工業發展至今日,不僅是用天然纖維紡成紗、織成布的初級階段,而是進入紡織原料生產的層次。所以,纖維生產機械的社會地位、社會認同也應該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