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品牌海外布局 抱團出海走向世界
如今,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改變已經箭在弦上。
“過去30年,中國制造業是改革開放最典型的代表,一方面它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1915.18 -0.46%],通過全面深入的制度改革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它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迅速提升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制造過去那種快速擴張、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應該如何應對?如何保持和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
“向世界出發”覆蓋了西歐、東歐、非洲、北美、南美、亞洲等6條線路,但不論在歐美傳統市場,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中國制造的普遍生存狀態是價格低廉、品牌缺失以及質量有待提升。
不過,優質的中國制造品牌已經開始海外布局。“現在有不少中國制造企業開始向外輸出品牌,嘗試建立海外渠道,尤其是通過抱團出海的方式走向世界。”環球市場集團營銷總監魏濤表示,他們建立了優質中國制造商的群體品牌GMC并向全球推廣。
輸出品牌
在過去,中國制造利用國外品牌、國外的銷售渠道找到了一條出口的捷徑,工廠只負責整個產業鏈上的制造環節,并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賺取微薄的利潤。但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時,不論在歐美傳統市場還是新興市場,它在消費者印象中都與“廉價”“劣質”緊密相連。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知名教授Dr. Lippit表示,“美國人很喜歡中國生產的產品,因為價格低廉。而他們也喜歡用蘋果產品,因為質量上乘。二者都是中國制造,消費者卻更愿為后者的品牌價值買單。中國正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價格已經沒有絕對優勢。”而在美國街頭的服裝店里,中國制造標志已經被越南、孟加拉制造所代替。
而在這屆秋季廣交會上,整個參展商的數量下降了20%,歐美的客戶更少,中國制造將走向何方?業內人士認為,以前依賴中國的各項低成本優勢,只是充當別人一個加工廠、一條生產線的中國制造已經難以持續,轉型升級將是唯一出路。
當中國制造的產品和國外知名品牌的質量完全一樣時,中國制造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佛山順德康寶家具有限公司海外營銷總監敬兵表示,目前中國制造不再只是廉價的代名詞,近年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高品質、高信譽度的品牌企業,而這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定位。“康寶家具一直定位做中高端市場,做自己的品牌,主要體現在幾方面:一是堅持自己做產品研發;二是做自有品牌,放棄為其他品牌代工;三是在市場營銷和推廣上,追求與企業定位相符的中高端客戶群體。”
廣州市毅峰汽配制造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科告訴記者,毅峰汽配從2010年開始走品牌路線,放棄了很多代工、低價的訂單。“在國外,更多人選擇4S店的銷售方式或者是專門保養店的方式,而毅峰作為汽配產品,如果單一品牌進入沒有空間,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把推產品、賣產品變成賣項目,即我們提供給客戶一個可以采購到一系列商品的項目,給客戶提供整體化的建議。”
{page_break}
而匹克成為中國運動品牌里出口最多的一個品牌,今年上半年它的出口金額占了總銷售收入的12.2%。今年2月份,匹克在美國洛杉磯開出了兩家專賣店,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在美國市場直接競爭。匹克體育[1.60 -4.19%]公關總監劉翔表示,當時成立美國分公司,主要的考慮是在美國成立一個設計中心、管理中心,分管美國乃至全球的銷售體系。而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是一個系統工程,此前匹克通過簽約NBA球星、與球賽方合作等方式在美國市場做了營銷鋪墊,同時匹克組建了當地的營銷團隊,負責品牌在當地的營銷、管理等。而匹克此前曾經是耐克的代工廠。
抱團出海
對于很多中國制造企業來說,走向世界并不容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教授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逐漸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從以前改革開放初期外貿的壟斷經營,到后來大的國營外貿公司開始進行所謂的縱向整合,出口的主力軍從加工型的外資企業到現在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
在2011年中國1.9萬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占90% 以上出口份額的是10萬家優秀制造商,而10萬家制造商97%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有優勢,但也有困難,如向海外輸出品牌、建立渠道等。
江門市駿威燈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偉明表示,在我國燈飾行業,今年有接近50%的小企業可能倒閉,而存活下來的是那些進行資源整合的企業,即抱團取暖、抱團作戰的企業。駿威燈飾目前與國內、國外很多設計師團隊合作,與同行交流、合作,形成合力來面對市場的挑戰。
而作為汽配產品,李科表示,以公司的單一品牌根本無法進入海外市場,現在它們以打包采購的方式面對客戶,如果同行之間能夠進行某種形式的產品組合共同走向國際市場,將是不錯的選擇。
環球市場CEO凌風認為,中國制造是一個群體品牌,是一個群體的胎記,作為標簽它貼在每一件出口的產品上,身在中國,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因此,環球市場建立了優質中國制造商的群體品牌GMC并向全球推廣。“去年在美國參加展會時,我們以GMC中國制造業群體品牌的概念出現在汽配行業老大們的面前,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得到了和全球500強之一的汽車行業合作,一直到今年它的業務量將近占了我們1/4。”李科說。
而有買家反映,他們花了近85%的時間在汪洋大海的供應商當中收集中國的供應商,真正的交易時間是占了15%,而且就算這樣做也還是會上當。也就是說,優質中國制造品牌已經抱團出海,聚集群體的優勢來更好地走向世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