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從日本服裝店鋪員工職位不受歡迎看行業前景
2017年以來,日本實體服裝店鋪運營質量差異拉大,在電商短平快運營和消費結構變化等多重影響下,從商品采購到達成交易過程,產銷周期拉長、相對鮮度降低、效率也相對跟著下降,導致店鋪員工收入多年徘徊不前,缺乏就業引力,崗位活力不足。
1、收入相對下降、員工活力不足
店鋪員工不足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就業人口不足。根據日本官方就業統計,近年來,25-34歲就業人口明顯減少,2019年12月與2009年相比,男性減少15.8%,就業率相對上升的女性,實際上也減少了5.2%。
在所有就業崗位中,店鋪銷售崗位尤其不受歡迎。2016年以后需求數與實際就業數接近3比1,正式員工缺乏,推動兼職打工時薪逐漸上升,據招聘公司調查,三大都市圈兼職招募平均時薪在2017年11月達到1012日元,2019年12月上升到1072日元。店鋪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迫使有人放棄開店或繼續運營。
店鋪服裝銷售沒有人氣,直接原因是收入低,且多年沒有增加。根據時尚就業服務Credents每年發表的行業平均年收入調查,2014年以來,店鋪導購員的收入幾乎沒有增長,有的年齡段甚至出現下降。
從2019年的調查數據看,25-29歲年收入只有301萬日元,比上一年的293萬日元,比14年的284萬日元稍高一些,但30-34歲的員工也只有328萬日元,比上一年的324萬日元幾乎停滯不前,35-39歲的員工只有358萬日元,比上一年的354萬日元稍高一點,但是比2014年的379萬日元還減少了。30多歲的導購員經驗很豐富,正是創造價值的年齡,可是收入數據顯示的現實很殘酷。
從另一個角度看,服裝店鋪相關幾個崗位的收入比較,導購員的收入也是最低的。與設計、買手、VMD等崗位縱向比較,導購員崗位的可衡量技術含量確實較低,不過,他們是實現銷售價值的完成環節,代表經營方的對面服務質量,雖然其服務質量衡量較難,但是它確實存在。如何評估導購員的工作價值,甚至今后一段時間,如何嘗試采用IA 技術,替換導購員的崗位,已經成為一個人文熱點話題。
2、店鋪環境美化、銷售效率低迷
從直接因素看,店鋪業績好,員工收入就會高一些,而支撐業績的主要指標是銷售額和銷售毛利的坪效。
從2019年日本國內優衣庫店鋪、良品計劃直營店鋪、島村店鋪三個企業經營效率對比看,良品計劃明顯處于下風。
對于良品計劃來說,除了店鋪員工人數因素以外,為了追求店鋪環境個性化、展示點位空間舒適的效果,有效陳列坪效下降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島村的店鋪以路邊店為主,相對物業成本較低,店鋪面積相對較大,店鋪員工相對最少,平時經營時段或許客流量較少,但是能夠保持較高的坪效,特別在2020年疫情期間,因為客流限制政策較寬松,加上價格吸引力較好,銷售業績一路上升,顯示出路邊店的威力,以至于良品計劃的負責人也表示說要加力開設路邊店。
當然,如果按照總體的店鋪每平米銷售業績比較,優衣庫為102.1萬日元,良品計劃國內直營店為70.6萬日元,僅為國內優衣庫的70%,島村為24.6萬日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從時尚服飾行業總體趨勢看,如果導購員的平均年收入為330萬日元,再加上社會保險費、福利費、交通費等費用,企業負擔的人均成本一年大概是413萬日元。要確保支付這個人工費,按人工費率16%的話,店鋪的年銷售額需要達到2581萬日元。日本時尚協會(SPAC)2019年6月調查顯示,各個成員企業店鋪平均年銷售額是2256萬日元,總體店鋪銷售業績低迷,銷售效率較低,企業要想提高導購員收入,便意味著提高整個團隊收入,的確壓力很大。
3、提高商品價值、激發團隊活力
結合中國服裝店鋪的工作需求,提出以下三點分析建議。
第一、改進和提高服裝店鋪員工收入,激發團隊活力,根源在商品價值。
進入2000年以來,日本服裝生產供過于求的趨勢越來越嚴重,2019年供應總量在29億件左右,消費量在13.5億件左右。從經營角度看,為了降低成本,加大季節訂貨量,從而失去市場精準度,銷售效率下降。從消費趨勢演變看,日本總務省的調查數據顯示(參見圖示),以家庭男士服裝消費支出為例,總體上西服消費在快速下降,社交服飾消費價值觀已經轉變。因此,提高店鋪收益前提是,提高商品價值,滿足新的消費需求。包括應季預定設計商品、月度更新店面熱點、跨品類組合商品要素等等。
第二、采用彈性管理,激發店長活力
在網絡技術完善的條件下,企業更便于集中管理店鋪,一方面可以直觀看到店鋪單品的動態,監控配送過程每個環節,仔細分析每個會員的購買行為。但是,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是壓抑店長的活力。本來,每天開門營業,面對員工的管理是一個人文互動過程,員工效率不是數據激發的,人機互動的結果是店長失去情感化工作的動力,很多工作都等待后臺網絡傳輸指令,或者區域經理發指令,店長個性化能力受到約束,活力降低。
店長對于員工的工作分配,除了系統給出的指導數據外,一要靈活運用每個人的特長,結合銷售額節奏、客流轉化率、進出貨品調整、區域陳列等要素,二要結合實際工作強度和時間段,吸納臨時工和小時工,合理調整時薪,三要創新組織團隊開展在線銷售,開辟線上線下業務。四要組織團隊成員的休閑娛樂活動,調整大家的情感節奏。
企業應充分尊重店長的自尊和能力,包括給予店長適當的激勵政策。不然,當網絡數據壓抑了人性的活力,人就成了技術的工具、被動的奴隸。
第三、導入數字工具,簡化溝通環節
服裝店鋪工作大致分為商品供給、數據結算、管理維護、待客銷售、現場維護等。除了待客銷售環節,其它作業與銷售額高低沒有直接關系,很多工作是重復作業或者是店鋪以外強加的行政性活動,客觀上減少待客服務銷售機會。
采用數字化工具,是要解決和替代與接待銷售沒有直接關系的工作環節。比如店鋪臨近主動線入口位置的接待迎賓功能,就不適合用機器人替代。目前國內一些店鋪引入帶語音機器人,而且放在接待迎賓的主要位置,形象丑陋、語音僵硬、編輯對話不合邏輯,顯得不倫不類,拉低了店鋪本來應有的服務品質。
有些服裝企業導入電子標簽,在進貨檢驗、中期盤點、交付結算、商品防盜等環節節省人工,還有的企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測量人體尺寸,提供相關數據,協助人工給出商品服務方案,可以增加對面接待服務的可信度,從而提高接待銷售效率。
引入數字化工具,還可以結合本品牌商品屬性和店鋪空間格局,分析顧客行為與導購員行為交叉頻率,從購買意愿和銷售意愿兩個方向,優化店鋪動線和商品陳列布局,協助促進提高店鋪員工行為效率和商品銷售效率。
這是一個有趣的人工心理與行為干預的課題。按照一般經驗分析,服裝店鋪的布局關鍵不是商品配置,而是收銀臺和試衣間、儲物室的配置關系,導購員的作業行走路線和顧客的購買行走路線如何設計,僅靠經驗數據恐怕是不夠的。利用新的工具,要設計導購員的作業活動路線盡可能縮短,同時不與顧客的購買線路交叉阻礙,還要能夠***限度地體現“三個便于”原則:便于發現、便于選擇、便于利用。而導購員的移動路線是以連接接待收款臺和試衣間的線為基準,在不同類別的空間穿梭。在考慮物理與行為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購買心理的變化效果,比如休閑區周邊設計、關聯陳列、色彩與光線設計等。
傳統經驗和熱情,在新的網絡化購買要素普及的今天已經力不從心,面臨淘汰,必須引入數字化工具,重新規劃設計和快速改進店鋪要素品配置,協助人工增強店鋪經營效率,而不是相反,用技術工具壓抑人工活力,當店鋪經營效率提高了,真實的收益增加了,員工的錢包才會充實起來。
在數據化面前,日本服裝企業面臨的課題或者說難題,其實也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