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優勢品牌的關鍵在于提升服裝企業的創新能力
瑪雅預言,真正的價值不在于是否能夠預言成真,而在于其警示作用---即人類必需時刻對自身的生存環境保持警醒和敬畏,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服裝業亦是如此。
"做大"不如"做精、做專"
隨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勞動力短缺,廉價制造已然結束,服裝行業進入了高成本時代。過去通過提高產能和廣鋪渠道實現"做大"目標,已經不再是解決一切的良方。稍有不慎,企業"大而不強"的弊病就會呈現出來,掉入"增收不增利"和"高庫存"的泥潭。
隨著消費觀念日漸成熟,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正形成更多的細分領域,不僅有傳統的男裝、女裝、休閑裝、運動裝、鞋……,也有專門針對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發展,例如高爾夫服飾、嬰童用品、戶外用品、動漫產品等等,甚至也會出現PRADA這樣做品牌服裝的也銷售手機的"跨界"現象,這種"做精、做專"是在深刻理解特定消費群體需求和變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既滿足了個性消費需求,也適應多樣化的市場,賣的不僅僅是產品,更賣的是時尚、創意和文化,其品牌溢價自然會很高。
可以預期是,未來所謂高科技的電子商務企業會更"傳統",而傳統的服裝公司也會更"技術"。應用新技術、實現高效率,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帶來經營管理思路與設計生產銷售方式的極大改變,服裝企業不能被動適應,而是要主動應變、積極求變,推動自身的變革發展。
競爭力在于創新
短短三十年,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不過,幾乎所有國內品牌都是在國際品牌的影子下成長起來的,模仿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不僅在服裝業,其他如高技術、互聯網等領域都是如此。在高速而粗放的發展時代,這種模仿是有效和快捷的,而進入到的品質生存和品牌成長的新時期,一味模仿的模式恐怕就難以為繼。
表面看,品牌服裝的運營模式和方式大同小異,但是細處比較確是千差萬別,甚至是難以復制和模仿,這也導致了市場競爭雖然很激烈,但是這種競爭和其他領域的也有所不同,并不是完全排他性的競爭,存在共生甚至共贏的條件,即便是競爭對手倒掉,也并不會給自身成長帶來多大機會,很大程度上這種競爭是自我競爭。
因此,打造核心競爭力、塑造優勢服裝品牌、提升企業價值,關鍵還在于自身的創新能力,是否能把握趨勢變化,是否能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是否能更好傳遞文化內涵。這種創新并不是指商標和專利的數量,關鍵在于模式的優化和效率的提高,能夠不斷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有些方式也不妨稱之為"微創新"。而在消費需求把握、品牌文化內涵傳遞、渠道擴張深化等方面,國內企業有著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