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資服裝品牌面臨較大挑戰
專家看休閑服飾行業
(1)今年內外資品牌都面臨較大挑戰。近一年來所有品牌都加大了折扣力度,價格也做了些調整,像ZARA、H&M和優衣庫,往年的主打產品,單價都略有下降。有些品牌在一線城市的商鋪下滑的更厲害,即使像ZARA這樣的品牌,三季度可比店能做平已不易。
(2)本土休閑品牌亟需提高零售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對品牌定位、渠道、目標客戶群做出更精準的定位及配套的策略。本土品牌外在的快速增長在內部還體現出很多薄弱環節,品牌在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衡,這都是由于缺乏專業度。市場成熟后需要企業具備更多專業開拓能力,未來國內休閑服飾企業將定位更細分的消費群,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舍棄粗放式的開店鋪貨。
(3)外資品牌的影響力局限于主流城市,二、三線市場認可度遠不及一線市場。ZARA在二、三線城市已經顯露疲態,本身這個品牌在國內有點被神化的感覺,在一線城市有許多擁護者,但擺在二三線市場,它的性價比沒有優勢。
(4)休閑服飾市場空a間仍然很大,本土企業的成長將取決自身的調整與操作。以休閑男裝為例,行業的空間遠遠沒有打開,中國男性對穿著搭配遠遠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未來男裝的趨勢是像女裝一樣出現更多細分市場。相信未來會有本土企業擁有這樣的眼光,去發現更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的看法
(1)休閑服本身比其他品類并不具有更高的周期性,目前行業本身的需求還是處于于一個正常增長的階段,休閑行業目前6000億元左右的容量,大大超過其他服裝子行業業,近10年基本保持10%——20%左右的較快增長,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行業本身需求并沒有問題。
(2)我們認為國內休閑服行業目前面臨的發展階段、競爭格局等與國內運動服飾所面臨的情況是有本質上差異的,本土休閑服重蹈本土運動服飾企業覆轍的概率很小。
(3)從國際經驗看,本土品牌在本土休閑服市場始終占有重要地位,休閑服飾行業預計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本土企業去挖掘。
(4)去庫存終將告一段落,本土休閑品牌在鞏固渠道掌控能力、提升單店質量與內部管理后,一旦終端有所回暖,企業具有較高的業績彈性。
(5)相比外資品牌,本土休閑品牌更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方向,更熟悉更適應國內多層次的商業環境,在一線以外線城市的優勢更為突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