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友誼紡織廠勞資矛盾啟示
坦桑尼亞友誼紡織廠的確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個案。它是無數矛盾的集合體:公司與政府、董事會內部中坦雙方、政治要求與市場需求、計劃經濟傳統與企業管理規律、紡織與印染脫節……
而最核心的,也是在中國“走出去”企業中最普遍的遭遇——勞資矛盾。友誼紡織廠在勞資關系中暴露出的問題,應當被赴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引為借鑒。
“走出去”之后,企業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例如,非洲人的很多思維方式與中國人很不相同。這必須在投資前就做好功課。像友誼紡織廠改制那般,在沒有做足準備前就貿然開工,甚至連合同中的語言表述都存在漏洞,這就必然為此后的困境埋下伏筆。
面對勞資矛盾,友誼紡織廠管理層雖然作出了努力,但是仍難掩種種失敗之處。采用輪班制是一個良好舉措,但增加勞動時間則未能尊重非洲人的文化習慣。在海外辦企業,不能簡單套用國內的加班給付高薪的制度,也不能簡單套用“多勞多得”的績效工資,而是要按照當地人能夠接受的方式。此外,企業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工會的工作,結果“步步驚心”。
非洲人的工作效率確實無法與國內相比。但是,解決方法不是像友誼紡織廠那樣靠加班,而是要承認工作文化不同,適應它,再想辦法改變。
在管理上,重用一批當地中層骨干,用非洲人熟悉的方式管理當地員工,事半功倍。
此外,友誼紡織廠中方管理層與坦方管理層、工會、工人及家屬溝通不夠,隔閡較深,不能相互理解。這也是赴非中資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中資企業應當主動走出高墻,打破藩籬,與員工和社區多交流,才能更服非洲的水土。
作為在海外經營的企業,友誼廠的管理者理應具備較深的關于全球經濟形勢、國際問題與所在國政治的知識。然而,不幸的是,這恰恰是他們的弱點。在友誼紡織廠的各種文件中,只要提到有關匯率、初級產品價格、糧油棉齊漲價、坦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多是反復用“復雜多變、難以預料”形容,言辭間充滿了無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