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自主創新要符合市場需求
我國的紡織機械發展是從引進、消化吸收起步的。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不少紡機企業有了自主創新產品,但國內用戶企業并沒有對這些自主創新產品完全接受和認同。同時,國產紡機還經常會接到國際紡機巨頭的專利侵權訴訟。我國紡機自主創新之路走得很艱難。
我國的紡織機械在開展創新工作時,不少企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雖然搞了不少創新,成果也有一些,但對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卻沒有產生明顯效果;有的甚至是白白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這種尷尬情況的出現,無疑對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有專家指出,沒有在事前進行縝密的市場調查,導致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是企業創新工作收效甚微、無法形成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創新工作能否符合市場需求不僅是衡量企業自主創新有無意義的主要標準,同時還是關系企業能否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的主要因素。而我國紡機創新在這一方面確實與國外先進企業還存在不小差距。
由于創新產品一般具有市場定價權,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產品專利申請表現出巨大的興趣。從這種意義上講,專利已不單單是鼓勵創新的手段,而且還是企業產業市場競爭的有效工具。
有專家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一項核心專利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形成創新的集群現象,并帶動一批新產品的誕生,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這種現象會引起兩方面的效果:其一,有利于促進企業多元化投資,獲取豐厚的利潤;其二,掌握某些領域核心專利的企業,有可能會主導該領域或產業的發展。
由于專利問題,不少國產紡織機械生產企業往往不敢將自己的產品拿到國際展會上展出,這在行業內并不是什么秘密。這種情況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一些問題:一方面說明我們的自主創新的力度還不大,另一方面說明我們對于專利保護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提出,為了更好地站在國際市場舞臺上實現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同臺競技,紡機制造企業應該認真了解市場需求、高度重視專利注冊工作,建立完善的“專利戰略”,從發展的角度,高瞻遠矚地對專利的申請、使用等進行詳細的規劃,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目前,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自主創新工作還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也已經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現象,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著手為中國制造正名的工作。我們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紡機企業能夠將自己的自主創新產品推向世界,在世界紡機的舞臺上終將出現一群中國領跑者的身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