絎縫工藝走過了200年的非凡歷史
絎縫工藝與時尚界頗有淵源。眾所周知,可可·香奈兒從 1955 年便開始將絎縫工藝使用在 2.55 手包上。克里斯汀·迪奧先生則從一張拿破侖三世的椅子中尋獲靈感,設計出 Dior 最著名的藤格紋 Cannage,并應用于品牌經典手包 Lady Dior,從而使該手包成為皇室名媛和明星們的最愛。此后一直到今天,絎縫紋理始終是設計師們喜好的元素。
在 Alexander Wang 2012 秋冬系列中,設計師帶來了帥氣的絎縫斗篷裝。Balenciaga 的黑色菱格紋拼接皮夾克則是明星的最愛。而在 Christopher Kane 及 Stella McCartney 的 2013/14 早秋系列中,我們再次看到了這種古老工藝的復興。
事實上,絎縫曾經是人們為生活所迫的產物。在殖民時期的美國,質檢好的面料很難買到,早期定居者們只能四處收集邊角余料,通過手工絎縫制作成毛毯,作為保暖的必需品。在上個世紀的歐洲家庭,絎縫紡織品則被視為衡量女主人母愛與智慧的標準。大部分絎縫手作都由家中的女性成員或是受壓迫的奴隸來完成。
誰也沒有想到,當初用來保暖的縫紉工藝,如今有了登堂入室的機會。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于 3 月 15 日起開始舉辦名為“手作:看不見的勞工與歷史上的絎縫作品”的展覽。策展人凱瑟琳·莫里斯(Catherine Morris)從館藏的裝飾藝術作品中,挑選出 35 件來自美國及歐洲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絎縫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絎縫工藝的發展。從 1790 年代用亞麻布縫紉出的“ 街景”,1880年絲綢和天鵝絨設計出的網格圖案,到 1995 年藝術家安娜·威廉姆斯(Anna Williams)的棉紙風車,博物館出版的目錄簡介和墻上作品的文字說明為我們講解了不同的面料在不同時期如何通過絎縫技藝得以展示。
在一幅被稱為“碎布拼貼(Crazy Quilt)”的絎縫手作中,一朵朵精美的花朵通過刺繡,“綻放”在黑色絲綢面料上。這幅手作創作于 1880 年前后,創作者是來自美國的瑪麗·斯汀森(Mary A.Stinson)。瑪麗利用絎縫工藝,讓手作的顏色更富有層次,使那些花朵看上去具有立體效果。一幅繪畫主題(Pictorial Quilt)的絎縫手作則向我們展示了 18 世紀后期英國或愛爾蘭鄉村的生活情景。在棉質的印花面料上,創作者用刺繡繡出一個個精心打扮的小人兒,他們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聊天,絎縫工藝制造出由內向外發散的效果。
另外一幅被稱為“服裝面料(Whole-Cloth Quilt)”的絎縫手作圖案也非常有趣,創作者以第七任美國總統安德魯·杰克遜的肖像作為印花布料。策展人凱瑟琳說:“那時候,女性通過選擇這些手作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這款布料應該是印刷于安德魯·杰克遜在職期間,布料上那句‘和平下的智者,戰爭中的贏家’也暗示了面料生產者對總統的支持。”凱瑟琳表示,通過展覽,除了能觀察到兩個世紀以來絎縫工藝的發展外,也能看出這些手作對女權主義的沖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