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全球化下的“潛規(guī)則”
要開店就要行賄的印度市場
香港企業(yè)家Ramesh Tainwala曾整整花費18個月的時間運作品牌服裝在印度市場銷售的事宜,這么長的時間的調研,他搞明白一件事情:若要在印度成功展開生意,不行賄是行不通的。
這位五十五歲的商人曾擁有美國時尚品牌Guess、諾帝卡(Nautica)以及英國零售商Next和Debenhams在印度的特許經營權。但去年九月,他將這些都出售給了印度企業(yè)。
援引外媒消息,現為箱包品牌新秀麗(Samsonite)亞太及西亞地區(qū)總裁的Tainwala無奈地表示:“現在在印度市場想做成生意卻不想行賄,那是不可能的。”而他自稱他本人過去拒絕向有權力頒發(fā)經營執(zhí)照的官員行賄。
作為下一個零售商紛紛搶占的戰(zhàn)場,印度的零售市場已達5000億美元,并且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目前該市場依舊以小型的商店占據主導地位,世界零售巨頭如沃爾瑪(Wal-Mart)和宜家(IKEA)通過艱難地努力終于在去年獲得了進入的權利。
但是一系列令人生畏的“許可”迫使零售商不得不通過中間商或是地方合作伙伴支付所謂的“快錢”來開店,一家傳統(tǒng)的超市若想在印度成功開業(yè)至少需要40多種各種各樣的許可證。貨架、櫥窗廣告招貼等等都需要單獨的許可證。想要在店內放音樂嗎?先拿到許可證吧。
“有很多的部門牽涉其中,開一個店需要的許可證之多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上述新秀麗高管抱怨。
正是獲取上述名目繁多的許可證的過程中滋生出諸多賄賂,這無形中增加了零售商的經營成本、削弱了盈利空間。同時,這也增加了企業(yè)的風險,因為在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司空見慣的行賄行為在其他市場仍然是非法的。
英國鞋履品牌Clarks的一位高管亦表示該公司從2012年開始申請的一個全年營業(yè)許可證至今未獲批準。Clarks的計劃是在印度開設五間店鋪,其中三間需要獲取許可證,Clarks被要求每間需要獲取許可證的店鋪要向批準部門的8位官員每人支付6萬盧比,每間店鋪為獲得許可證需實際支付50萬盧比,而官方規(guī)定的費用則為每間店6000盧比。
以真亂假
名目繁多的“許可”滋生出的行賄成本令在印度開拓市場的高端品牌無可奈何。而在另一個奢侈品新興市場——越南,奢侈品牌門店的店主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逃避進口關稅。
不像其他非法制造或販賣奢侈品的商販,在胡志明市的古馳(Gucci)和Milano門店出售的均為正品手袋。然而為了逃避進口關稅,這兩家店鋪謊報產品為來自中國的山寨廉價貨品且每件價值低于7美元。事實上門店的產品均為意大利進口然后輾轉香港運至越南。
2012年11月,當地警方抓獲了裝滿古馳、Docle&Gabbana品牌的手袋、衣服等產品的四輛卡車,當時它們正開往這兩家門店位于喜來登西貢酒店地下室的倉庫。經調查發(fā)現,這些商品由香港一家名為Nam De Company的公司負責進口,然后每件以產自中國并且在1.8~7美元之間的價格清關。
一名經濟犯罪調查科的警官告訴越南當地媒體,兩家門店陳列的商品標價為數百萬越南盾,但卻沒有標明它們是產自意大利的。兩家門店在2012年的營業(yè)額超過120億越南盾(約為57.15萬美元)。三名海關官員因串通逃稅事宜被停職。
越南奢侈品市場供應商之一的Ta Giang Linh公司也被海關發(fā)現以相同的手法從意大利和法國等地進口古馳和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商品,只繳納了2500多美元的進口關稅,而按照商品超過19萬美元的實際價值,應付關稅超過7.6萬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