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縫紉機市場前瞻分析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分析》顯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繼續延續2011年下半年經濟形勢下行軌跡,受內需不振、外需疲軟、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產銷量值雙雙下滑,下降幅度加大。
說特點———加快結構調整積蓄內生動力
2012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雖遭遇困難重重,但仍在危機中把握機遇,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為行業后續發展積蓄內生動力。產品結構加快向高效、智能化方向調整2012年,在中縫協的大力推動下,行業骨干優秀企業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力度,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技術進步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效果顯現,全行業在產量下降28.82%的情況下,產值同比下滑僅10.6%,產值同比降幅遠低于產量降幅。據初步統計,行業2012年整體科研投入約為20億元左右,企業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值已達45%以上,新產品利潤則占銷售總利潤的71.5%。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機電一體化方向加快調整,機電一體化產品總量增幅明顯,占比快速提高。
工業縫紉機方面,行業2012年電腦高速平縫機占高速平縫機總量的比例達到46%,同比提高約6個百分點;電控加固、鎖眼、釘扣等特種機產量同比增長高達20%,占比提高約5%以上。
電腦刺繡機方面,超多頭刺繡機年產量約達7000臺,同比增長200%,毛巾刺繡機產銷總量達到2000臺,同比增長20%以上,高效、高附加值機器占比提高。
產業集中度提升規模企業間差距拉大
2012年市場需求的加速下滑和競爭加劇,使行業結構調整進度加快,而服裝產業出口訂單向大企業轉移的趨勢也加快了我國縫機業集中度的提升。我國縫機業納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由2011年的226家,增加為2012年的280家,同比增長24%,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52%,增至61%。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數由2011年同期的4家,增長為2012年的10家,大型企業所占的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分比也由2011年的18%增長為2012年的32%,行業產銷逐漸向大企業、龍頭企業、特色企業集中,全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業內規模以上企業間的差距不斷擴大,最明顯的是中型企業的發展日益艱難。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行業38家中型企業累計工業總產值同比下滑19.69%,在三類規模以上企業中降幅最大;毛利率12.33%,人均利潤0.96萬元/人,均處于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最低水平;虧損面更是高達28.95%,規模以上中型企業大多舉步維艱,亟待轉型升級。
產品質量提升工程顯成效
2012年,行業骨干企業深入開展產品質量提升和項目攻關,成立質量課題攻關實施機構。整機企業從零件質量與采購供應商體系建設、產品加工制造質量監控,到產品檢驗與質量把關,全方位地開展產品質量提升,構建了從縫紉性能、機器性能、運轉性能、電氣安全性能及噪聲和耐磨性能的產品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開展了大量的產品質量實物檢測試驗,發現并攻克了諸多如零部件質量、機殼加工、產品設計、裝配工藝等方面存在的質量瓶頸,較大幅度地提升了行業“量大面廣”的包縫機和電腦平縫機的質量,為國產縫制設備大規模進入一線服裝加工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page_break}
零部件企業在實施行業第一批立項的質量攻關項目基礎上,積極開展各類工藝技術革新和裝備數控化改造,努力提升零部件加工效率與質量。中縫協批準立項的8個零部件企業質量攻關項目全部完成,各企業累計投入攻關資金1500萬元,達到了預期攻關效果與收益。據統計顯示,有85%的零部件企業在2012年開展相關技術革新活動,數量同比增長30%。增值服務和技能培訓促服務型企業形成
從單純從事產品的制造,到向產業鏈制造服務型企業的轉變,是行業企業發展的一大特點。
2012年,行業企業更加注重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服務需求的滿足,從構建品牌經銷商體系,到大力開展服裝加工企業的管理增值服務,再到主動為服裝加工企業培訓設備技術維護人才,其目的只有一個———通過企業服務內涵的深化,構建長期穩定的制造企業與使用對象的伙伴關系,深入了解服裝業轉型升級對設備及人才的需求,延伸服務的范圍,擴展服務的內容,豐富企業品牌增值服務內涵,通過實現管理紅利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主動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型,邁向品牌增值服務新時代。
行業骨干企業積極開展管理增值服務和技能培訓工作,如新杰克、中捷、富山、惠工三廠、中縫重工、鮑麥克斯等企業聯合中縫協,通過自身、代理經銷商積極舉辦服裝加工企業設備維護人員的技能培訓,在做好設備售后服務的同時,迎合服裝加工企業的特殊需求進行相關縫制設備的改裝,真正做到“應需服務”,更好地提升了縫紉設備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經常為服裝加工企業進行整廠設計規劃和設備采購推薦,為服裝加工企業提供管理增值服務。
談問題———存在利潤下滑等四大挑戰
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可持續發展受挑戰
2012年,產銷大幅下降和用工等成本的持續上漲,企業贏利能力快速下滑,利潤總額銳減,企業可持續發展遭受挑戰。表現在:一、投入資金缺乏,發展動力減弱;二、由于產能的階段性過剩導致大宗產品單價快速、持續下降,企業贏利能力難以提升。如市場需求相對比較大和科技附加值較高的電腦平縫機產品,2012年產品均價普遍下調超過200元-400元,產品毛利潤甚至由前幾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甚至更低,導致企業利潤下降30%以上;三、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依靠創新驅動尚需努力。
勞動生產率偏低行業發展效率待提升
行業市場的整體低迷,產品同質化問題的不斷加深,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勞動生產率持續偏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縫制機械企業人均工業總產值56萬元/人,遠低于我國設備制造業80余萬元/人的均值。而同期日本規模以上縫制機械企業人均工業總產值則為127萬元/人。勞動生產率的偏低,使我國縫機業整體競爭力受到沖擊,行業發展效率亟待提升。
{page_break}
成本優勢減弱外資家用機生產外移提速
近年來,歐美市場受越南、泰國等國家的“零關稅”吸引,使我國家用縫紉機對歐美出口面臨比越南、泰國等國高出9.7%的關稅,而同時越南、泰國等相比國內近半的人力成本優勢,均導致了身為價格高敏感度產品的家用縫紉機的產地外移。
2012年行業外資企業家用機生產外移趨勢進一步提速。據了解,目前兄弟、伸興、珠海積家等多家外資公司正加速往越南、泰國等轉移,而緊隨家用機生產企業的外移,家用縫紉機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也出現了相應的轉移趨勢,方正電機已在越南投資設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