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選擇落腳點東盟國家成跳板
傳統的紡織產業,在經歷了低成本擴張與惡性競爭的洗禮之后,正悄然迎來一場轉型巨變。其中,品牌和資本雙輸出的嘗試,已初見成效。
“我們在越南已經有75萬紗錠,下個月還會動工一個25萬紗錠的工廠。同時,我們在烏拉圭有168公頃土地,土耳其占地20公頃,預計明年上半年在海外的總量將超過100萬錠。”說起海外之路,天虹紡織集團當家人洪天祝顯得自信滿滿。
日前,中國紡織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辦。這個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大會,匯聚了近400位業內一流專家、企業家、學者以及政府官員。
從早些年鹿王在馬達加斯加建廠,再到紅豆在柬埔寨建立西哈努克工業園區,紡織企業向全球邁進的步伐從未停歇。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走出去”的企業已經取得了很多經驗。其中,積極與當地經濟、社會制度及文化傳統更好融合,真正與投資國建立互信互利的長期合作關系,是必須要牢記和堅持的。
走“訪”全球:
中國需要更多波司登
高德康用公司15年的海外經歷向世界證明,波司登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正如這位波司登的董事長所言,開拓國際市場是將服裝大國升級為服裝強國的必由之路。作為我國服裝行業首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波司登率先實現了一個區域品牌向國際品牌的跨越。
1992年,波司登商標就已經在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和地區完成了注冊。2002年,英國就已經有了80家波司登的連鎖店。2007年3月,他們第一次代表我國服裝產業受邀在蒙特利亞時裝周上進行展演。
波司登的下一個目標是開展網站銷售和商品的專柜銷售,向歐洲其他國家輻射。同時和德國的歐洲集團進行洽談,利用他們龐大的資源來推廣波司登的自主品牌。
波司登的故事,激勵了數萬中小紡織企業走出國門。
據王天凱介紹,目前,我國紡織產業海外布局與國內產業已經基本形成了協同互補之勢。
比如,利用東南亞地區成本優勢,有效緩沖國內制造成本壓力;在澳大利亞等地投資棉花等原料基地,解決國內紡織原料資源緊缺問題;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投資成熟品牌、分銷渠道、研發中心以及收購高端制造企業,為國內企業加強創新提供更高端資源。
這僅僅是個開端,大趨勢正在逐漸成形。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認為,我國紡織企業投資時不能再像以往守著訂單就能過日子。產業逐步轉移、梯度轉移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企業要敢于從國內跳到國外。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2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比重從25%提高到約55%,出口貿易額占全球比重從15%提高到36%左右,我國作為世界紡織大國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另一個事實是,由于我國紡織企業成本大幅提升,中低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用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出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何況一些東南亞國家在發達國家還享有關稅優惠。
{page_break}
選擇落腳點:東盟國家成跳板
像波司登那樣羽翼豐滿實力雄厚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隊伍中,尚屬少數。選好落腳點,走好第一步,成為眾多中小紡織企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的答案是:東盟國家。
據里昂證券估計,到2015年,東南亞地區年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美元以上的中產階級群體的規模將達到1.45億,高于2010年的950萬。這會推動這個地區對食品、服裝、旅游各個方面支出的增加,龐大的新興市場蔚為可觀。
數據顯示,2012年在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和緬甸投資建廠的紡織服裝企業有47家,比2011年增長了1.6倍。
馬明強認為,中國和東盟政治關系非常好,對中國企業進入東盟能夠提供比較好的政治保障。其次,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也為中國企業走進東盟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按照中國—東盟簽署的貿易協定,到2015年,即兩年以后,中國和柬埔寨、緬甸的稅率都會降到零。
可以和政治環境穩定相媲美的,還有無可比擬的地緣優勢。馬明強說,雙方正在加強互聯網互通建設,這些都有利于中國企業進行轉移,也便于中國紡織業在未來發展中,優化資源配置。
將東盟國家設定為落腳點的好處顯然不止這些。
據馬明強介紹,東盟國家為吸引外來投資,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放寬外資準入的條件。比如泰國、柬埔寨、老撾、印尼等國的地租費用、稅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優惠條件。
紅豆集團副總裁陳堅剛對此的理解無疑更為深入。紅豆集團在柬埔寨投資建設的西哈努克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范本之一。
陳堅剛介紹說,柬埔寨沒有外匯管制,并且貿易環境非常寬松,特別是現在建立了東盟自貿區,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柬埔寨這個平臺輻射東盟自貿區,同時也可以享受到歐美國家的一些貿易政策。
陳堅剛說,柬埔寨還有很多優勢,比如勞動力成本低,工業園區的基本工資在100美元/月左右;柬埔寨政府給工業園還提供了6-9年進出口商品全部免稅的政策。
{page_break}
鮮花與荊棘同在
鮮花與荊棘同在,希望與失望并存。走出去的企業一批又一批,有成功的,也有倒下的,本地化管理不當而導致企業失敗的不在少數。
“我們在柬埔寨沒有出現過員工罷工,或者停產的項目。我們不斷改善員工的福利,比如提供免費的員工工作餐……員工能夠分享到企業的發展成果。我們真正地做到同工同酬,不分國家民族,只要崗位職責相同的,薪酬待遇也是一致的。”這是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存波的當家之道。
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曾菘以提高員工對企業認同感的方式,逐步融入當地生活。“我們每年會從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員工中,選一些代表,回到總部,讓他們親眼看看這個企業,讓他們知道自己工作的企業是很不錯的。”曾菘說。
與體現人文關懷不同的是,遵紀守法則是硬性要求。
在這方面有多年經驗的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丁恒介紹說,跟外國的公司來華相比,我們對法律的重視和適應,對目標國法律框架體系事先的重視或者了解程度,明顯與跨國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雖然現在我們國家法律制度不斷地完善,企業的法律風險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我國有些企業家在當地運營企業時,仍然覺得守法運營并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因此還造成一些類似于丑聞的事情發生。”丁恒進一步解釋道。
遵紀守法不僅僅是付出,也有回報。
“我們非常重視,尊重、遵守所在國的法規,特別是勞工方面、環境保護方面,樹立了中資企業在國外的良好形象。這是企業在外面能夠持續發展最重要的一點。”高標準執行法律要求,也為申洲國際集團的海外發展帶來更多紅利。
作為經濟學家,張小濟也提醒說,紡織品的文化含量非常大,若到海外市場發展,必須要適應當地消費者的要求,僅靠國內現有資源是不行的,必須整合當地資源、建立長期合作的伙伴關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