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細毛羊產業發展對策解析
國內羊毛生產分為粗毛和細毛兩大類,其細羊毛生產的主體是64~66支,而國內紡織業對70支以上的細羊毛需要在增長。 細毛羊在養羊業中占重要位置,細毛羊業的發展狀況,是我國養羊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標志。
據對細毛羊主產區新疆伊犁州細毛羊存欄情況調查,原來全州細毛羊存欄總數約234萬只,目前僅72.78萬只,下降69%。中國細羊毛主產區為新疆、內蒙古和吉林三省(區),占全國產量的70%;半細毛產區為內蒙古、山東、河北、青海四省(區),約占全國半細毛產量的60%;上個世紀70—80年代中國的細毛羊曾在全國26個省份改良生產,目前農業省區細毛羊所剩無幾,中國羊毛自給能力也在下降。
阻礙細毛羊的發展的原因
首先,牧民不愿養。由于羊毛與羊肉比價不合理,牧民覺得養細毛羊不合算。牧民基本放棄了對細毛羊的改良和養殖,細毛羊產業岌岌可危。2002年以后,細羊毛價格有所回升,農牧民飼養細毛羊的積極性才稍微有所恢復。從經驗上看,細毛羊飼養管理要求高,牧民傾向于耐粗放的土種羊。細毛羊對中國草原惡劣氣候、草場條件及牧民粗放經營方式不適應,產羔率低,死亡率高,要求管理精細,而土種羊雖然個體小,毛價低,但成活率高,肉質較好,耐低溫和粗飼。所以,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牧民會轉向土種羊的養殖,從而在細毛羊產區形成可怕的“倒改”,即用土種公羊與細毛羊雜交,雜交后代產毛性能下降或完全消失。“倒改”具有不可逆性,意味著品種基因的消失,也意味著幾十年的投入從此沒有產出。
其次,企業不愿用。目前情況是:流通渠道混亂,檢驗標準不一,交易方式原始落后,缺少統一的交易平臺。而在國外,羊毛采購只要到一個拍賣市場即可有多種原毛供選擇。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很多毛紡織企業想購買國毛竟然不知通過什么樣的渠道找到貨源。紡織企業在購買時心存疑慮,因為羊毛商出示的檢驗標準讓紡織企業不敢信任,對國內洗毛企業洗凈毛質量不能放心。中國的羊毛大多被大小商販從牧戶直接買走,然后到小型洗毛企業洗凈后再到市場銷售。這些小型洗毛企業加工費用較低,但設備落后,工藝簡單,這些洗毛企業的洗凈毛多由企業自己提供標準說明,大型紡織企業生產高檔產品根本不敢采購這樣的洗凈毛。很多紡織企業擔心如果出現質量糾紛,難以處理。即使進口羊毛價格比國產毛每噸高出10000元左右,企業仍不用國毛。
羊毛質量問題及原因
一是,凈毛率低。國外一般在70%左右,中國凈毛率在35%~70%之間,大部分在40%左右,泥沙、草雜含量高,先進的洗毛廠和大部分生產高檔產品的紡織企業不愿意用;二是長度不足。國外羊毛長度一般在75mm以上,中國羊毛長度在65mm~75mm之間,以65mm居多,長度差異大,
紡織廠不愿用;三是細度偏粗。國外羊毛一般在70支左右,而且毛很均勻,中國一般在64支和66支,且每一批羊毛品質差異大,紡紗廠不愿用。此外,國毛未經分級處理和客觀檢驗也影響企業的購買。國毛收購被小商販壟斷,污毛混等收購計價,牧民歡迎,但企業不歡迎。
產生羊毛質量問題的原因有:首先在飼料營養方面。中國大部分草場“三化”面積擴大,草場毒草蔓
延,鼠害嚴重,產草量及載畜量下降。由于牧區靠天養羊,黑災、白災不斷,沒有常年均衡的優質飼草保障與供應。眾所周知的“夏肥、秋壯、冬消瘦、春死亡”的循環規律在牧區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改變。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循環規律不僅導致存欄下降,同時還導致了羊毛質量下降,如饑餓痕、短毛等。也正是由于中國草原和氣候狀況,外國專家認為中國除極個別地區外不可能大量生產好的細羊毛,永遠無法與澳大利亞競爭。其次是品種改良問題。在我們調查的所有牧區,均發現“正改”停頓,“倒改”成風。中國細毛羊經過了50多年的改良,現有5個細毛羊品種。但有些產區已經多年未引進外血,最長的達120年沒有進口種公羊,造成品種退化,羊毛變粗。由于土種羊、肉用羊與細毛羊雜交,形成倒改,肉羊幾乎“吃掉”細毛羊。這些因素導致羊毛混雜,粗腔毛和干死毛增加。有些縣原來66支占50%,目前只占30%。
我國細毛羊產業發展對策
發展我國細毛羊產業,必須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發展農區細毛羊產業,轉變飼養方式。一是農區有大量能量飼料資源(糧食和秸稈);二是農區氣候條件較好,可提高羊羔成活率;三是農區舍飼可人為控制飼養環境,提高羊毛質量;四是農區具備蛋白飼料種植的條件,可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優質豆科牧草,消除飼料營養對羊毛質量的不利影響。
第二,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實行產業化經營。中國缺少養羊業的龍頭企業,只有龍頭企業才可以實行“七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飼養管理標準、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機械剪毛、統一分級包裝、統一收購、統一上市拍賣。而“七統一”是提高羊毛質量的關鍵。龍頭企業可以統籌考慮和平衡毛肉市場,防止毛肉競價對羊毛產業的沖擊。龍頭企業不單純以生產毛為目標,還要考慮在保護羊毛產業的前提下,公羔、淘汰羊及羊肉的經營。
第三,加強細毛羊改良,推廣毛肉兼用品種。只有加強品種改良工作才能解決細羊毛結構性供給矛盾,解決純種細毛羊發展與肉羊的矛盾。種羊場要適應羊毛和羊肉兩種產品市場變化,推廣毛肉兼用型種羊。
第四,穩定細毛羊生產能力,有計劃利用土種肉羊優勢。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有計劃地在某一季節對部分細毛羊基礎羊群進行肉用雜交,但不改變細毛羊綜合生產能力。
第五,推廣新的飼養技術,提高洗凈率。推廣綿羊穿衣,合理設計棚圈,保證羊毛清潔。
第六,推行拍賣制度,實行優質優價。羊毛產地規范分級整理、客觀檢驗確保羊毛質量。拍賣改變價格形成機制,客觀反映優毛優價,體現羊毛價值,引導牧民改良方向。規范的羊毛拍賣,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維護供需雙方的利益,提高加工企業使用國產羊毛的信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