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服裝企業目前存在問題解析
中國大陸服裝企業界目前及未來面臨四大問題包括:
一、總體產能過剩,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服裝企業進入門坎低,投資少,整體供應鏈建構快,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化,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明顯出現產能過剩局面,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服裝產業快速發展,總體服裝產品總供給已經遠大于總需求。由于服裝市場總體采取的是期貨模式,因此產能過剩形成有滯后發生期,目前已經呈現嚴重局面。
二、同質化商品競爭十分嚴重,獲利能力嚴重下滑:服裝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品牌、營運等方面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整體流程、人才、資源都已經相當成熟,因此產品復制相當容易,同類品牌的企業同質化產品擠占市場,競爭促使服裝企業的獲利能力嚴重下滑。
三、市場需求增長放緩,企業發展速度大幅減速: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增長模式進行結構性調整,解決整體經濟產能過剩,經濟增速逐步下調,影響百姓收入的增長,對服裝消費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市場消費需求增長放緩,服裝企業發展速度大幅減速。
四、服裝企業發展模式不能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服裝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由于一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發展模式單一,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反應能力低下,在市場處于飽和狀態時,沒有創新模式來滿足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處于被動的調整狀態。
中國大陸服裝企業個體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包括:
一、服裝企業沒有真正了解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服裝企業長期以來推行的“訂貨制”模式,預測市場需求,而不是消費者真正需求,對消費者的了解和滿足沒有形成有效機制,因此無法做到以銷量產,以市場為導向,而是以經銷商需求為導向,這樣并形成終端VIP消費者的消費量逐年下降,銷售點形成大量庫存產品。
二、服裝企業的價值鏈上下兩端未能實現共贏:服裝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品牌商自身盈利水平得到充分保障,但市場的銷售終端經銷商因房租、店員工資、產品庫存等因素影響,以及供貨商、生產廠的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在總體供給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總獲利水平不斷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經營,因此企業的價值鏈上下端未能實現共贏,嚴重影響企業的持續獲利能力。
三、服裝企業的創新不夠,自身的獲利能力在不斷下降,失去競爭力:服裝企業最近幾年人力、稅收、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升,總體創新程度不夠,銷售量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自身的獲利水平也不斷下降,失去競爭力。
四、服裝企業的整合沒有找到清晰的方向:在市場銷售受阻的情況下,沒有找準著力點,沒有清晰認識到企業自身問題,一味在零售管理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強化管理和培訓,未能清楚意識到企業整合是從市場新定位、商品新企劃、產品新設計、供應鏈新創新、管道新整合、零售新調整進行整體整合。
未來三年50%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原因包括:
一、經營模式轉型太慢的服裝企業: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重新市場定位、轉型經營模式、整合供應鏈,而只是簡單壓縮規模、精簡組織的服裝企業。
二、經營模式轉型太快的服裝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對企業自身特點進行市場新定位、模式新調整、供應鏈新整合,但速度過快,步伐太大,經營能力和水平跟不上的服裝企業。
三、供應鏈斷裂的服裝企業:由于長期配合的策略性供應鏈生產體系、供貨商體系因獲利能力下降,而進行停機關廠,從而影響服裝企業正常業務的發展。
四、規模小、服務中低端市場的服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規模小、服務中低端市場需求,因抗風險能力低、競爭力弱,這些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將面臨被市場淘汰風險。
五、大陸高端品牌的服裝企業:隨著大陸消費者對高端品牌認識的提升,對高價位品牌有新的去品牌化理念,同時高端消費人群因收入影響,高端品牌的服裝企業將面臨著巨大市場競爭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