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企應合理應對國際縫制機械轉移浪潮
日企出招頻頻,究竟是資源再配置,還是第三次國際縫制機械轉移浪潮的序曲,仁者見仁。但對于立志于由大變強,打造與國際品牌抗衡的中國從業者來說,必須要理性對待,客觀分析,胸有溝壑。
冷靜判斷
多數國內受訪企業認為,日企投資東南亞,是出于他們對未來行業走勢的判斷和考慮。從目前來看,這些舉措讓企業享受到世界范圍內更為優惠的政策、土地、人力資源、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充分體現了日本企業在國際化布局、跨國資源配置方面的經驗。從歷史經驗看,日本在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已有轉移經驗,企業對當地政經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成熟,因此,以裝配為特點,日企適應當地環境會很快,產量與規模預計2年內將會穩定。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暉在接受采訪時判斷,從當前形勢看,東南亞市場需求穩定,未來5-10年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日資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建廠,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他們希望通過轉移分散風險,以應對中日兩國政治、經濟等領域不確定因素影響的目的。
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阮積祥認為,如果沒有零部件等配套企業的跟隨,整機企業的轉移就失去支撐。評判產業轉移的標準是整個產業鏈的運作,而不是幾家整機企業的投資建廠。因此,當前日本企業在東南亞的動作更多的是日資企業對國際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實現轉移,就要求整個產業鏈都要隨之而動。規模以上的整機企業有轉移能力,但零部件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顯然相對較弱,這樣就可能因供應鏈斷檔出現一系列問題。所以對產業轉移,不僅要考慮自身,還要綜合考慮整個產業鏈的實際情況進行判定”。
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良杰表示,日本企業向東南亞發力,是企業基于競爭力、市場配置、政治、經濟等原因所作的舉措,當前人工成本、企業運營綜合成本不斷攀升,也是中外所有企業普遍的壓力。在經濟全球化、資源全球配置的大背景下有這些舉措,當屬正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