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服裝企業做大做強的前提是精準定位
過去,紡織服裝的“節日經濟”非常活躍,成為各種新品推薦與清倉促銷的主要節點;如今,“節日經濟”的主戰場從實體搬遷至互聯網,這給實體商家帶來巨大的壓力。
石獅小微企業深有感觸:品牌影響力不大,產品競爭力不強,滯銷成為一種習慣,對于他們是致命打擊,單單就人工、倉儲和運輸費用就可以活活拖斷資金鏈。“在新的時期,企業家在前行過程中,必要時還得停下來捋一捋企業定位與發展思路,再整裝出發。”在走訪中,石獅大部分小微企業老板均表示遇到了研發、生產、銷售、融資等方面的問題,但也表達了對市場回暖的期待,同時也告誡同行,在市場高度細分的時期,企業要做大做強,前提是精準定位,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后金融危機時代,“洗牌”讓每個企業都有機會在市場中贏得成功的機會。“中國是很大的消費市場。紡織服裝的新一輪洗牌,不僅清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同時定位不準、發展思路混亂的大企業也遭了殃。”“V+K”唯客尚品CEO蔡偉鵬表示,近幾年,服裝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其中有包括很多由外貿企業轉型內貿的企業,而這勢必引入新的競爭者,對國內服裝企業來說,要面對的困難就更大了。
“鑄造屬于自己的風格,是當下每個紡織服裝企業都必須去做的事情。”石獅凡尚服飾負責人郭流生認為,石獅服飾企業之所以在做大做強中敗下陣來,與一味跟風有關。特別是企業市場定位不清晰、后續資金沒跟上、人才隊伍不健全等情況,更是讓企業舉步維艱。
“培育一個品牌,需要在設計、物流倉儲、終端零售等多個環節上下功夫,不能只盯在制造生產環節上。”石獅一戶外裝負責人介紹,小微企業做大做強是一個系統工程,更要做好設計研發和營銷。目前國內服裝品牌多,大品牌將服裝消費上升為文化消費,定位細致,附加值高,值得那些剛起步的小型服企借鑒。“做服裝產品、辦服裝企業,一定要精準定位。”
在閩派服裝崛起的道路上,蚶江中國西褲名鎮、靈秀運動服裝名鎮、鳳里童裝、鴻山休閑面料、永寧體育用品、寶蓋五金服飾輔料及鞋業配件、沿海三鎮漂染集控區等產業格局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而支撐起這些的,不僅僅有龍頭企業,更有那些默默貢獻的小型企業。現在,隨著國際國內的紡織服裝產業出現的復蘇跡象,還有市場的引導和政府的鼓勵,石獅小微企業應該先加強自己,找準定位,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一展拳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