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回流或將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南部地區塬本蓬勃發展的紡織廠,1990年代相繼關閉或遷往人工較便宜的國家。但是,隨著亞洲地區的薪資、能源和其他成本提高,愈來愈多亞洲紡織業者將工廠遷到美國東南部,使紡織業工作又回到美國。
報導顯示,紡織業在美國生產成本,目前已低于中國、印度、土耳其、南韓和巴西等國。2003年在美國紡一公斤紗線須支付2.86美元,在中國須支付2.76美元,但至2010年,在美國該紡織作業成本為3.45美元,在中國卻增加至4.13美元。
中國浙江杭州的科爾集團(Keer Group Co.)將在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設廠,投資2億1,800萬美元,可望創造500個工作機會,新工廠電費較中國便宜一半,當地政府亦可提供財務協助
中國江南化纖公司(JN Fibers Inc.)已于本(2013)年9月份在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設廠,投資4,500萬美元,可創造318個工作機會。南卡羅來納州商業廳長表示,由于生產成本提高,促使亞洲公司考慮把工廠移至美國。
印度孟買的ShriVallabh Pittie集團本(2013)年10月份宣布投資7,000萬美元在喬治亞州興建紡織廠,并提供250個工作,公司主管表示,在美國設廠除可免除美國關稅外,亦可使用美國充裕、廉價的能源。
關稅為紡織業重返美國的主因之一,美國向紗線課徵5%至6%關稅,布料為10%至12%,衣物為15%至20%,亞洲廠商多年來藉著低廉的生產和運輸成本吸收該等費用,現在整體環境改變必須重新評估。
相關鏈接:
歐美國家曾大力宣稱“去工業化”,近年來卻是力主“再工業化”。美國想要做什么呢?僅僅是要制造業的加工部分回流,僅僅是為了增加一些就業崗位嗎?非也。
美國著名的波士頓咨詢公司做過研究,研究中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研究認為,如果勞動力成本的增長速度按目前趨勢發展到2020年,可以估計,將接近美國最欠發達州的勞動力成本,再加上運輸成本的提高,他們相信很多加工貿易企業回流美國是劃算的。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芮明杰教授認為,在制造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推動下,美國將不遺余力,重奪并維持世界制造業的領袖地位。在這樣的條件下,為解決本國的就業問題,需要把加工貿易環節通過技術上的載體引回美國。美國加上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也是中國出口最主要市場。此舉會對我國加工貿易形態以及整個制造業產生很大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據悉,美國已經為“再工業化”做人才儲備。美國制造業協會曾經提出四大雄心勃勃的目標:一是成為世界上最佳的制造業投資地;二是保持制造業的領先地位,提供大量高端制造;三是使其制造業產品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份額;四是培養世界級的制造業領導人才。為此,美國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MIT(麻省理工學院)和世界制造企業合作培養高端的制造復合型人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