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望2016年首次量產“蜘蛛絲”人造纖維
據報道,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成立的風險企業“Spiber”計劃于2016年在世界上首次量產與“蜘蛛絲”有著完全相同結構的人造纖維。此種人造纖維使用蜘蛛的遺傳因子制成,不僅比鋼鐵承受的沖擊力強也比尼龍更為柔韌。如果量產成功,將成為可代替從衣服至飛機零部件等石化產品的新材料。


Spiber于去年11月在經產省的援助下以95000萬日元,約合5500百萬元人民幣,在山形縣鶴岡市設立了量產技術的研發大樓,2015年有望研發出月生產1噸的量產技術。屆時在研究大樓旁邊建設工廠,并于2016年開始生產。
據悉,蜘蛛絲雖然只有數微米,但是懸吊起來時的“牽引力”強度是尼龍的3.5倍,伸縮性是其4倍,緩沖力是鋼鐵的數十倍。公司的關山和秀社長研究了絡新婦(蜘蛛的一種),并確定了生成蛋白質時作用的遺傳因子,把該遺傳因子植入到微生物中,再加入構成蛋白質材料的糖分,成功制作出了與蜘蛛絲結構完全相同的新材料。
新聞鏈接
在馬達加斯加高原上,人們從100萬余金球蜘蛛體內采集來蜘蛛絲然后經過特殊加工,制成一種絲纖維長4米的手工織物。由此,用這種蜘蛛纖維制成的特殊手工藝品問世,俗稱馬達加斯加織物。
采集這種蜘蛛絲由80人一共花了五年時間,織成這件紡織物又花去4年多。2012年1月25日,這件紡織物最終進入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該博物館的專家稱,上個世紀曾專為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專門制作過這樣一件絲織物,而今天它已不復存在。因此,用蜘蛛絲手工制成的這幅織物是一個多世紀以來首次在歐洲展出。
為了準備這張馬達加斯加絲織物,每天早上,工人們要用一種特殊的裝置在野外收集金球蜘蛛。然后送到特殊的作坊,蜘蛛絲收集人要同時從24個蜘蛛身上抽絲。一天快結束時,他們再把蜘蛛放回大自然。這完全有別于人們抽取蠶絲的方法。工人們在抽絲過程中,還要把絲送入特殊加工場加工,然后送到專家織工手中用特殊的張力方法進行精心紡織。
每股絲由96組蜘蛛絲組成,而每一特緯含10股絲,因此每卷絲總共有960根絲,它需要2.3萬只蜘蛛的絲才能生產出重量不到30克的蜘蛛絲。雖說按相同重量計算,典型的蜘蛛絲強度是鋼的20倍,是芳綸的四倍,且柔韌不易斷連,但是穿上這么一件彷如100萬只蜘蛛上身的衣服,多少讓人有點毛骨悚然。但正是這種勞動力密集型工作打造出十分稀有珍貴的紡織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