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商場離消失還有多遠
在傳統百貨陸續關門時,體驗式購物中心卻大行其道。電影院、KTV、品牌餐飲等商戶也成為購物中心的新寵。不過,也并不是每個主打“體驗式”的商業都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同區域的不同購物中心也呈現出不同的經營景象。體驗式商業,究竟是飲鴆止渴還是救命良藥?
走入北京華堂的每家門店,首先看到的都是一幅名為“蓬勃發展中的華堂商場”的大圖,上面介紹了華堂商場目前在中國的布局。不過,這幅圖與華堂北苑店現在隨處可見的“閉店感恩SALE”字樣的宣傳條幅放在一起感覺有些諷刺。
上周末,走進了即將在8月31日閉店的華堂商場北苑店,除了特賣的花車外,很多品牌專柜已經撤空,一些專攻中老年顧客的不知名品牌臨時入駐。除了地下一層的超市依舊人流不減外,即使是閉店前感恩促銷,商場內依舊人跡寥寥。
這并不是華堂在京關閉的第一家店,今年4月,開業八年的華堂商場望京店正式閉店。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華堂西直門店未來也將關店。該知情人士透露,華堂接連關店的主要原因就是業績的持續虧損,關店就是為了止損。
作為一家老牌的百貨連鎖,華堂曾經風光一時,不過隨著近些年電商的沖擊、消費模式的改變,華堂已經逐漸從市場的領跑者變為市場的淘汰者。資深商業地產顧問、北京遠洋東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李沐天介紹,華堂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業態的單一和無特色的品牌。
華堂的每家店鋪基本是統一的配置,地下一層是華堂超市,首層為珠寶、化妝品和鞋類,二層為女裝、三層為男裝和運動品牌,部分華堂的四層為生活家電和餐飲。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華堂內部的品牌除了一些每家商場都配備的牌子外,很多品牌基本無知名度可言,服裝品類的款式也相對老舊。而華堂最具特色的生鮮超市,在一些區域無法得到充分認可,像華堂業績較好的亞運村店,其生鮮超市就是帶動其整個店面銷售業績的最主要渠道。
李沐天透露,華堂的業態配置和品牌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市場,據他了解,為提振華堂北京區域的銷售業績,華堂將表現出色的成都高管團隊調至北京,華堂北苑店的團隊在今年初的時候也想過對店面進行調整,不過調整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實現,為了能及時止損,華堂最終選擇了閉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