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度“打折月” 全球消費者蜂擁而至阿聯酋尋寶
今年夏天,阿聯酋境內不少世界知名品牌店就以夏季折扣月為契機,推出了從20%至70%的折扣商品。一些店主說,折扣月期間,特別是在隨后的齋月和開齋節(jié)期間,打折有效地刺激了當地顧客,也讓外國游客人數明顯增加,使得商店產品銷售額實現明顯增長。
一家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店的老板莫敏·穆罕默德對記者說,今年商店宣布降價50%至60%,吸引了大批顧客,特別是中等收入人群,使店內商品銷售翻了一番。
他說,對名牌的的渴望使社會中等收入群體期待著打折月的到來,以便購買那些一直想買,但總“望價興嘆”的商品。正是打折給了他們即省錢,又能擁有高檔世界名牌的機會。他指出,作為消費者就是希望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在另一家美國著名品牌店,店主杰羅琳說,打折期間,每天的客流量都在200多人左右,最低價格僅900迪拉姆(約合1530元人民幣),根據商品款式、規(guī)格和生產原料的不同,價格上也會有相應的浮動,但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是希望以比平時低很多的價格買到最好、最滿意的商品。
她說,打折季的品牌店主要吸引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游客,在這期間折扣一般能降至三折。
另一位不愿透露店名和自己姓名的女店主說,一般較大折扣僅限于一些主力旗艦店,降價幅度可達40%,而規(guī)模較小的連鎖店降價幅度達不到這個水平,因為國際知名品牌原本價格就很高,即便打折,幅度也不可能大于40%。
在阿聯酋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打折,而且折扣也是依商品不同而不同的,鞋一般能降至30%,男女時裝能降至約50%,兒童服裝有時還能超過50%。打折季一般為期一個月,有時還會延長一段時間,這期間顧客成倍增長,銷售額成倍增長,一切都是因為價格合適。
但值得提醒的是,一件商品是否真的有降價,一般消費者是無法驗證的,他們只能看見眼前商品上的標價。對此唯一的辦法是對打折前的價格心知肚明,因為消費者當面問商家商品以前的價格,得到的答復一般都是不可信的。還有一些商家會利用消費者的誤解,玩所謂降價的文字游戲。打折期間,櫥窗上和店內貼滿和掛滿打折的標牌,當顧客進店后才發(fā)現,打折的是他不想買的,他想買的卻不打折。
埃依曼·麥赫麗去年的遭遇就足以說明商家的狡詐。去年她在一家品牌店花1.2萬迪拉姆(約合20400元人民幣)買了一塊名牌手表,盡管商家聲稱是打了折的,但事后她發(fā)現,她買的這個價格與同類商品在其它店里平時出售的價格之間沒有任何區(qū)別,對此她深感震驚。她認為一些商家打出的促銷降價廣告帶有欺騙性,是在愚弄顧客。
與麥赫麗相比,阿卜杜勒拉赫曼·胡邁里就寧愿選擇通過國際品牌在其原產地國家的正宗商店,或通過網購的形式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名牌商品。他說,原產于歐美國家的一些商品與出售到阿聯酋市場上的同類商品在價格上有很大差別。同時在款式上,外國市場上的商品也會新于和早于阿聯酋市場。
有報道說,一位阿聯酋男士在歐洲某國從一家標有某著名國際品牌的商店里,花1.8萬迪拉姆(約合30600元人民幣)為他的妻子買了一款名包,回家后發(fā)現包上的拉鏈有問題,于是男子將包送至該品牌在阿聯酋的連鎖店,要求店家給予保修,但得到的答復是,這個包是假的。
男子一氣之下,將該品牌店投訴到阿聯酋保護消費者權益協會,協會受理了這樁案子,與相關店家進行了接洽,由于消費者保留了當時的購物小票和保修證書,最終的結果是,消費者退了貨,店家還了錢。阿聯酋保護消費者協會總干事哈立德·胡斯尼說,在當下贗品以假亂真時有發(fā)生的情況下,阿聯酋也并非是一片凈土,阿消協致力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消費者針對在阿聯酋當地市場購買的各類商品的投訴都十分重視,尤其關注對那些標有國際知名品牌商品的投訴,以證實是否存在假冒商品對真正產品的侵權和欺詐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