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出口銷售歐洲 面臨“六價鉻”大考通過
近期,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RAPEX)對中國產的出口法國和西班牙的四款童鞋發出消費者警告,警告原因都是因為童鞋中所含“六價鉻”超標,其中一款童鞋超標高達100ppm,是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對“六價鉻”規定最高限量3ppm的33倍,以上四款童鞋都已被限令強制撤出市場。
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26日,歐盟委員會修訂了REACH法規中的附件17,將進口皮革制品六價鉻(Ⅵ)含量限制在3ppm,即百萬分之三。新規將于2015年5月1日生效。此前,歐盟國家中只有德國對服裝、表帶、包、椅子、沙發、頸袋和皮革玩具實施六價鉻含量不超過3ppm的禁令,而其他歐盟成員國目前對六價鉻的要求是控制在1000ppm,二者差距超過333倍。另外,更需關注的是,在2014年版的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100中,生態紡織品六價鉻的要求為<0.5ppm,對皮革制品中重金屬鉻的限量為10ppm。
記者了解到,“六價鉻”是一種吞入/吸入性極毒物,皮膚接觸會導致過敏,更可能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皮革企業生產過程中“六價鉻”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制革工業的鞣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六價鉻”;二是制革材料中尤其是添加劑中可能含有“六價鉻”。
不僅僅是出口鞋產品出現了“六價鉻”超標的質量問題,在國內市場上也存在質量不過關的兒童鞋產品。據了解,近期,上海市質監局對上海部分兒童用品進行抽檢,抽檢結果顯示,被抽檢的某品牌童鞋耐磨性能不合格及六價鉻超標,屬于嚴重質量問題。2013(2013專賣店)年10月,新華(新華專賣店)社報道稱,福建省工商局對該省流通環節童鞋商品質量進行抽檢,“某品牌kids”產品,抽檢出現不合格情況;2012年,陜西省質監局抽檢的部分皮鞋為不合格產品,原因為“幫底剝離強度不夠”。
此外,近期,浙江省質監部門對溫州、麗水、金華等3個地區50家企業的50批次童鞋產品進行抽查,結果顯示,溫州市甌海郭溪小辛巴童鞋廠、浙江雙貝鞋業、浙江欣順鞋業等單位生產的17批次童鞋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為34%。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六價鉻、游離甲醛、耐磨性能、標等項目。部分劣質童鞋有較強刺激性氣味,存在游離甲醛超標等情況。
為了使中國鞋能夠順利進入歐盟市場,出口企業不僅要關注各個進口國對“六價鉻”限量的要求,還要明確質量保證條款,調整制革工藝,保證產品質量。
業內人士表示,制鞋出口企業應該及時關注不同進口國對“六價鉻”限量的差異性要求,特別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要求較高,限量為3ppm。同時,出口企業要把控源頭,加強供應商管理,不隨意從非合格供應方處采購原輔料,明確質量保證條款,對制革所用的鉻粉進行六價鉻測試。此外,制鞋企業應該控制生產過程,調整制革工藝,比如使用植物復鞣劑、使用還原性的中和試劑和復鞣劑、皮革加脂時將抗氧化劑當作加脂助劑等,確保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過量的六價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