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大鱷“綾致”生命周期將終結?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時裝大鱷“綾致”生命周期將終結?
ONLY、VERO MODA、JACK&JONES,曾幾何時,綾致時裝旗下的這些品牌是拉動杭州各大商場業績的“三大馬車”,它們占據著樓層最好的位置,創造出令同行望塵莫及的業績。
“無綾致,不商場。”是對那時這些品牌無限風光的寫照。然而,誰能想得到,在五六年以后的今天,綾致時裝卻不得不艱難地作出決定:收縮店鋪擴張的步伐,甚至關閉一些業績不理想的店面。
與此同時,綾致時裝卻在近日宣布以13億丹麥克朗(約合2.4億美元)收購英國網上時裝商店M and MDirect——該項收購將有助于增加公司在網絡服裝銷售方面的經驗。
綾致時裝進入中國十余年,在線下市場已經輝煌不再,只能將重心轉移到網絡電商?
新聞事件
綾致旗下數品牌已從萬象城撤柜
關閉西湖邊千余平方米大店
深度分析
快時尚異軍突起,完勝綾致時裝
綾致時裝在衣之家西面臨慶春路的店鋪關閉了,這個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的兩層店面,原本一樓賣的是ONLY和JACK&JONES,二樓則是VERO MODA和SelectED。
“店鋪是6月底關的,因為租期到了。”衣之家的工作人員說,JACK&JONES已經在商場里設了一個專柜,ONLY和VERO MODA目前正在一樓搞特賣,而SelectED前不久也才剛結束一輪特賣。
無獨有偶,幾個月前,這些品牌也集體從萬象城的三樓撤走。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溫州等地,綾致時裝從部分商場陸續撤柜的情形也不少見。
即便是在商場還有“一席之地”,也不再坐擁黃金位置。在武林銀泰,ONLY、VERO MODA從主打少女裝的4樓挪到了5樓,與部分男裝和運動休閑類服飾在一起。雖說每年只有1月、7月兩個折扣季,但商場搞活動時,它們也都會參加。昨天,ONLY專柜門口還立著“憑銀泰VIP卡部分新品5折”的活動告示。
“大約2010年以后,綾致旗下品牌的業績就開始下滑,近兩年更加厲害。”杭州某百貨店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在最近的業態調整時沒有“砍掉”這些品牌,只是因為多年以來和綾致方面的合作關系一直不錯,“其實從經濟價值來衡量,已經沒有保留的必要了。”
“快時尚的進入,對綾致時裝產生了很大沖擊。”眾多零售業內人士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從綾致時裝的發展曲線看來,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間,正好與快時尚“爆發”的節點重合。2007年,杭州迎來第一個快時尚品牌——ZARA,隨后,在2008、2009年間,優衣庫、GAP、H&M、MUJI也紛紛進入杭城。而當他們開始發揮“規模”效應,對杭州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產生影響的時候,綾致時裝首度遭遇了銷售的下滑。
“其實,綾致時裝早期的客群,與現在快時尚的客群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一位零售業內人士說,早七八年前,對于很多2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說,穿ONLY、VERO MODA、JACK&JONES是很潮的,而現在,這些人慢慢成長起來,但這些品牌的款式設計卻沒有怎么變化,無法再滿足他們的需求,相反的,快時尚卻提供了更多選擇。
一位資深女裝零售人士表示,從綾致時裝這些品牌的設計看,一直都只是做一些“大眾款”,而沒有像快時尚那樣緊跟國際時尚潮流,在色彩、款式上融入國際時尚元素,在款式品種和上貨節奏方面,也無法和快時尚相比,“就性價比而言,綾致時裝現在在快時尚面前毫無優勢。”
它的“敗落”,不由得讓人想起在相同年代經歷過同樣沉浮的艾格、Esprit等流行服飾品牌,它們的身影似乎離現在的我們更加遙遠。在高峰時期,Esprit在杭嘉湖地區一年銷售過億,在全國代理商中業績排第一,但在2009年前后開始呈兩位數下滑,銀泰武林店、西湖文化廣場店等市中心百貨店也早已不見它的身影。“品牌老化,是他們的共同問題。”業內人士說。
傳聞
綾致時裝內部下達命令:
今年不開新店,月銷售低于10萬元的店都得關
2.4億美元收購英國電商,O2O之路是否走得通?
據有關傳聞,綾致時裝內部已下達命令,對杭州地區的門店擴張踩了剎車:一方面,今年不再開新店;另一方面,月銷售額低于10萬元的店鋪,都將被關閉。
以往百貨店、shopping Mall“大小通吃”的綾致時裝,現在不再走“粗放型”發展路線了?
記者向綾致時裝杭州地區的有關負責人求證該傳聞,對方未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應,但表示“沒有哪家公司會愿意把已經處于虧損狀態的店鋪繼續經營下去”,對于杭州在今年下半年、明年即將開出的購物中心,他們將“有選擇地進入”。
“現在商場之間、服飾品牌之間的競爭都非常激烈,未來開店,我們必須要保質保量,有所取舍。”該負責人說。
近日,綾致時裝宣布以13億丹麥克朗(約合2.4億美元)收購英國網上時裝商店M and MDirect——該項收購將有助于增加公司在網絡服裝銷售方面的經驗。看來,在實體店“節節敗退”的同時,他們試圖加碼電商業務,走O2O之路。
綾致時裝在全國有6000多家門店,但公司規定,每年除了1月和7月的折扣季以外,平時都不能大幅打折,巨大的庫存無法通過門店來消化,電商成為了最理想的“下水道”。
2009年起,JACK&JONES開始參與天貓在每年11月11日開展的“雙十一”大型促銷,并且屢次創造單店最高銷售記錄。例如,在第一年,JACK&JONES就一日完成了500萬元的銷售,在2013年,更是創造了1.72億元的業績,成為服飾類排名第一。此外,ONLY和VERO MODA,也每年都位列電商女裝促銷排名的前列。
“但在整個市場沒有擴大的情況下,網店銷售如此高速的增長,實際上是分流了線下的客戶。”某零售業內人士表示。而線上的客群又具有某種局限性,比如更偏向年輕,對于價格更敏感。長此以往,也不利于對于實體店客戶的培養。
去年,綾致時裝推出了微信的O2O項目,消費者在店內可通過微信掃碼了解商品信息并完成購買。但據有關報道稱,這次嘗試的效果并不好,非活動日的訂單只有寥寥數十單。
現狀
“黃金時代”遠去,綾致旗下品牌業績最高跌四成
生命周期將完結?處境相仿的衣戀已走出了新路子
對于綾致時裝而言,如果沒有以往的無限風光,也不會顯得現在處境有多慘淡。
2006年到2008年,大約是綾致時裝“風頭最勁”的時候。“他們一個不到兩百平方米的店鋪,年銷售額最高可以做到幾千萬元,相當于每平米要創造二十多萬元的銷售。”杭州市中心某百貨店的負責人回憶說。
每平方米做二十多萬元的銷售是什么概念?以現在市中心一家銷售業績領先的快時尚店鋪為例,年銷售額做1個億,已經非常牛,而他們的店鋪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如果計算坪效,也要在當年的綾致時裝面前敗下陣來。
但是,這樣的“黃金年代”已經遠去,“現在的銷售業績,與當時相比,‘落差’最大的專柜,大約跌了四成。”杭州某百貨店負責人說。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杭州地區JACK&JONES的銷售業績同比下跌了20%,ONLY、VERO MODA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綾致時裝進入中國十多年,也經歷了高峰,現在或許就像拋物線過了最高點一樣,開始往下走。”在業內人士看來,任何品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對于這類時尚服飾品牌,消費者對它的新鮮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推陳出新的優秀產品,那么就會喪失競爭力,“像Esprit、Levi‘s等,都先后出現過這樣的問題,除非有好的辦法,讓品牌煥發第二春,否則都會被市場淘汰。比如NEW BALANCE,原先也陷入過品牌老化危機,但近幾年憑借新穎的產品設計,又重新贏得了市場。”
處境相似的,還有韓國的衣戀集團旗下品牌,包括E.land,Teenie Weenie,Scofield等,它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與綾致時裝相仿,也是大批集體進駐各大百貨店、購物中心,曾經一度深受年輕女孩歡迎。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在2010年杭州市中心某百貨店店慶時,Teenie Weenie的專柜還因為顧客太多而在門口攔起了警戒線,消費者要排隊才能進入。
“但他們現在的形勢,比綾致時裝好不了多少。”杭州某百貨店負責人表示,但衣戀已經意識到了目前的問題,并且在嘗試通過多元化的戰略走出困境。在產品上,他們削減了一部分產品線,并推出了快時尚品牌SPAO,另外,還更多地在娛樂、旅游等悠閑消費方面發展,比如和咖啡館、甜品店合作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