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和皮革行業形象成行業發展主題
“全球皮革行業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圍繞兩大主題而存在: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皮革行業形象。” 這是日前在上海召開的第八屆皮業論壇上國際制革委員會秘書長Robert Paul Pearson在演講時發表的觀點。
皮革行業價格波動受多因素影響
可持續性發展是全球皮革業人士所追求的共同目標,但是卻又被諸多因素所制約。Robert判斷稱,由于全球皮革行業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受多重因素影響,供不應求的趨勢仍將延續,越來越多的新替代品也將走入市場。
Robert用一張清晰的圖表展示了目前全球肉類生產份額,其中非皮革行業傳統材料來源的禽肉和豬肉消費占據了70%的比例,而牛肉、山羊肉以及綿羊肉等皮革業主要材料來源合計占有的比例僅為30%。
從增長趨勢看,禽肉和豬肉消費不斷增長,但山羊肉和牛肉消費的增長較不理想,Robert認為,盡管山羊肉消費已經呈現出健康向上的發展趨勢,但是皮革原料供給壓力仍然較大,對價格波動的影響明顯。
近一年來,中國皮革網監測到,巴西等多個國家對于原料皮的出口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仍未采取措施的國家皮革業也不斷在呼吁政府限制。而據Robert提供的數據顯示,這種出口限制在全球范圍內,用張數衡量的話,已經達到全球總量的66.6%;按重量計算則占總比的52.9%。Robert稱,供不應求的趨勢還將長期存在,很多替代品將被推到市場代替皮革。
而全球環保意識的增強,皮革行業廢水、廢固以及廢氣排放處理的要求日益嚴苛,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Robert認為,行業其實不必悲觀,現有科技技術的進步足以在某些方面彌補企業環保生產的成本壓力,甚至能夠為廢棄物質及副產品帶來一定的附加值;化學產品的控制卻是行業真正需要憂慮的挑戰,歐盟的REACH法規、美國的EPA法規以及中國今年才出臺的制革行業規范條件等相關規定等從工人接觸、工廠生產環境以及產品化學品含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愈加嚴格的要求。
通過對客戶方的調查分析顯示,買家的凝聚力變強,兼并整合等行業企業重組令買家權利越來越強大,也愈發挑剔。Robert舉例道,汽車行業面臨的利潤壓力非常大,因為客戶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使用材料的可追溯性信息、產品的制造環境和生產地,甚至包括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環境足跡,即對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信息都成為了客戶采購產品時的要求。
多方積極合力樹立行業正面形象
全球皮革行業現在面臨的另一項挑戰便是來自非政府組織的諸多批評,對于皮革行業的形象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國際制革委員會等組織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在采取各種方式積極應對。
Robert介紹,國際制革委員會與國際皮革工藝師和化學家協會聯合會、國際皮業貿易協會聯合共同組成全球皮革協調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討論彼此共通的問題。
為了糾正由于環境足跡評估方式有誤而導致人們對于皮革行業的誤讀,國際制革委員會還與歐盟各國制革廠商協會聯合會合作,從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聯合開展歐盟試點研究,編寫關于皮革產品環境足跡的測量規范手冊。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皮革的碳足跡應從屠宰廠計算,因為飼養動物的主要目的并非用作制革,而是以肉食和產奶為目標,這是決定飼養和屠宰動物數量的第一要素,最后才能決定原皮的產量。
Robert表示,為對消費者負責,讓消費者清楚自己使用的產品是由什么樣的原材料制造而成,正確的貼標和名稱標注對于皮革行業非常重要。他解釋道,隨著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頻頻亮相,消費者往往難以辨別真皮與其它替代品的區別,而替代品的出現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使用真皮標志等這類正確貼標不僅有助于行業內對皮革定義的充分認識,也能讓消費者消費的清楚明白。Robert補充道,歐洲已經在原皮舊標準的基礎上,及時添加了汽車與家具用皮革的術語、名稱和標準。
另外,Robert還介紹稱,通過全球皮革協調委員會,技術型機構——國際皮革工藝師和化學家協會聯合會(IULTCS)將擬制一項容納歐盟和整個ISO類標準在內的新標準草案。除包括皮革行業內測試關鍵物質的通行方法外,草案還將列舉出多項與皮革行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化學物質,滿足零售商和品牌對于一大串化學品物質的測試要求。
全行業齊心協力共推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國際制革委員會的成員主要來自全球38個國家的國家性制革協會,包括中國、意大利、巴西、美國及日本等主要皮革生產大國在內。國際制革委員會以推廣皮革行業、傳播皮革價值、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就影響皮革產業的事項交換意見,分享常見問題解決方案,協助組織成員與監管機構進行談判,聯絡其他國際組織,交流數據及其他信息,并就相關事項開展或者委托開展研究。
Robert介紹,國際制革委員會新任主席將帶領該組織成員繼續齊心合力為皮革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未來盡一份力量,包括促進肉類消費、考慮修改現有貿易合同、提高原皮質量以及降低貿易保護壁壘等。Robert呼吁,希望全行業人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研究并接受各種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