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沖擊實體 劣幣驅逐良幣
美國“黑五”剛一落幕,一干鳥人完全無視“雙11”擴銷節奏大幅放緩,津津樂道于中國電商“大獲全勝”,說什么“黑五”營收僅有“雙11”的1/4。全然不問“雙11”的“銷售神話”有多少“刷單”,有多退貨,有多少賣家的心酸淚。
有些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大市場,本身既不經營商品,也不給消費者提供服務,靠收租金、賣廣告過活。有的則是霸氣側露的線上商業地產,靠收通路費、提點盈利,類似于調整轉型前的傳統百貨。
傳統電商超強的營收能力、盈利能力,實質上是建立在地主老財式的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之上,說它巧取豪奪亦不為過。網傳某寶800萬賣家,賺錢的不足30萬;某貓6萬商家,盈利的不到10%。“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美好愿望與事實正好相反,一些傳統的電商平臺幾乎沒有好做的生意。
傳統電商的“分裂”還表現在,它鼓吹開放合作的互聯網精神,卻叫囂“要打得零售業沒有還手之力”;它宣稱要打造消費者的購物狂歡,卻一度意圖獨霸“雙十一”。
當前,零售業都強調回歸本質,聚焦消費需求,打造高效供應鏈,重塑經營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已成各類零售業態的調整轉型方向。但一些傳統的電商平臺依然憑借其“傻大黑粗”坐收漁利,不事經營,不做服務,不直接接觸消費者,依然賺得盆滿缽溢。
可以斷言,傳統電商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對實體零售的沖擊,類似于元朝滅宋,是落后對先進的襲擾,是劣幣驅逐良幣。有些平臺上充斥著太多的噱頭,提價打折、以次充好、以舊充新、假降真漲、有價無貨等欺詐現象十分普遍,“史上最低”、“全網最低”、“銷量第一”等國家明令禁止的不實宣傳甚囂塵上。
也因此,德意志銀行亞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的演講《歐美開始4.0工業革命,中國還在為淘寶買賣廉價次品沾沾自喜》在網絡上瘋傳至今,贏取點贊無數。
從長遠看,傳統電商平臺未必敵得過有商品有服務有物流有供應鏈的亞馬遜、京東、蘇寧等對手,它們倚重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據說壞賬率已逾10%。在大數據方向,百度的技術力量、創新能力無疑也要強大得多。在未來的中國零售市場,有些平臺當然依然是強大的力量,但今天這樣的“一超獨霸”的寡頭格局,或許正漸行漸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