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耐克業績復蘇 中國市場競爭白熱化
阿迪達斯近期公布的2014財年業績顯示,大中華區銷售額18.11億歐元,同比增長10%,這也是阿迪達斯2010財年以來在中國市場連續第五年增長。但阿迪達斯利潤則仍舊下滑。2014年,其凈利潤為5.64億歐元,相比去年的7.73億歐元下滑了27%。更糟糕的是,阿迪達斯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最近被美國本土運動品牌Under Armour超越。
阿迪最大的競爭對手耐克也在中國市場獲得業績復蘇。截至2014年11月30日,耐克大中華區營收實現了21%的增長。
阿迪達斯與耐克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仍白熱化。2014財年,耐克大中華區實現收入26.02億美元,阿迪達斯大中華區2014財年是18.11億歐元,要在規模上趕超耐克,阿迪達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耐克在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止于此,2014年耐克取代阿迪達斯與國足簽訂了12年贊助合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不是百米沖刺的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競賽。”耐克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帕克曾意味深長地表示。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整個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出現業績大幅下滑和大規模關店潮。僅在2013年上半年,李寧、安踏、匹克、中國動向、特步和361°等六家中國本土品牌,合計關閉店面數量就高達2249家。
2014年一些本土運動品牌的轉型初見成效。安踏體育公布的2014年業績顯示,其營業收入為89.23億元,較2013年增長22.5%,凈利潤較2013年增長29.3%至17億元。而李寧仍在低谷徘回,預計2014年全年虧損數額不超過8.2億元。
“本土運動品牌之前都是大批發模式,不注重零售,運營效率比較低。”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面對電商和快時尚的沖擊,本土運動品牌受影響較大。張慶指出,本土品牌只有兩條路可走,如果繼續沿用之前運動休閑的概念,就得和休閑品牌競爭,如果走專業運動領域,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本土運動品牌和世界一線品牌的差距其實在不斷拉大”,張慶指出,盡管如此,由于中國市場巨大,會有一兩個本土品牌有希望成為躋身一線的全品類之王。
盡管在中國市場出現業績回暖,但是在新百倫爆發式增長的業績面前,耐克和阿迪都顯得黯淡無光。一夜之間,新百倫的跑步鞋成了中國年輕消費者中必備的潮流單品,大大的N字出現在大街小巷。從2012年到2014年,新百倫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由301家暴增到1600多家,銷售額也在兩年中達到了三位數的跨越式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百倫近些年在中國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得益于其因地制宜、不斷創新適應本地市場的策略,而這種策略對其他品牌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業內人士指出,新百倫的跑步鞋在美國本土市場并不高端,但是在中國市場祭出了直營和產品做減法的法寶后,新百倫成了銷售奇跡。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百倫在中國的迅速膨脹是趕上了中國人體育運動市場的轉型期以及“明星效應”的催化,但不可忽視的是,新百倫全球生產系統的改造才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購買新百倫跑步鞋的人大部分并沒穿著跑步。”一名業內人士指出,新百倫的銷售神話更多來自于其經典系列與休閑服裝的流行性搭配。新百倫的流行甚至在細分領域威脅到耐克、阿迪達斯。張慶指出,盡管與耐克、阿迪達斯不在一個體量級上,但在運動功能跑鞋這一細分領域,新百倫對耐克、阿迪達斯等老牌運動品牌構成威脅。
新百倫引領“慢跑風潮”甚至傳導到本土運動品牌領域。當前本土品牌也在逐漸加碼跑步品類。特步打出了“愛跑步愛特步”的廣告語,包括安踏在內的多個品牌更是不斷發起跑步活動。張慶指出,在跑鞋的品類中,慢跑鞋占據8成的份額,運動品牌只能一窩蜂地推慢跑鞋,“盡管競爭更加激烈,它們別無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