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服飾產業復蘇
去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對于國內運動品牌來說,這一政策可謂給市場裝上了發動機。多家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業績或許說明,市場二次“起飛”即將到來。
繼安踏(02020,HK)2月公布本土運動品牌首份2014年業績后,361度(01361,HK)和匹克(01968,HK)分別于3月10日和昨日(3月11日)交出了2014年業績答卷。
記者注意到,安踏營收增長22.5%、凈利潤增長29.3%;361度的營業額為39.06億元,同比增長9.0%,凈利潤為3.9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8.2%。匹克的業績也可圈可點,營業額增長8.7%至28.41億元,凈利潤增長31.3%至3.21億元。
隨著上述三大品牌去年業績普遍向好,業界相信,運動服飾業的二次增長即將到來。不過,在業界看來,目前逐步恢復活力的本土運動品牌仍需提防來自國際巨頭的競爭。
訂單、庫存等指標趨好
關于銷售額的增長,361度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冬季產品、2015年春/夏季及秋季產品訂單分別增長8%、11%及16%。
記者注意到,上個月公布全年業績時,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表示,安踏已連續7個季度實現了訂貨金額增長,2015年的目標是營業收入破百億元。
匹克主席許景南指出,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金額按年取得了雙位數增長,是連續第6個季度訂單金額實現增長。
事實上,庫存一直是運動品牌行業的痛點,去庫存帶來的毛利下滑、品牌價值下降等問題層出不窮。目前,這一難題已基本緩解。
361度董事會主席丁輝煌指出,隨著店內庫存水平漸趨正常,其零售折扣亦有所收窄。不過,其依然強調,如果各個公司再提高產量,產業或會再次出現供應過剩問題。“希望業界已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教訓?!?/p>
國際品牌競爭不容忽視
2014年是中國運動服飾產業經歷數年低迷后,開始復蘇的一年。
隨著安踏、361度和匹克等運動品牌去年業績普遍向好,業界相信,運動服飾的二次增長即將到來。
不過,看上《意見》紅利的不僅僅是本土運動品牌。3月9日,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高嘉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非常歡迎中國政府提出這樣的一個政策來促進運動產業的發展。
數據顯示,耐克大中華區2014財年(截至2014年5月31日)實現收入26.02億美元,阿迪達斯大中華區2014財年(截至2014年12月底)實現收入18.11億歐元。
“在三四線城市,本土品牌有天然優勢,價格也更親民。不過,這部分市場消費者的喜好也在變化,注重運動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除了價格也更重視產品,相比而言,國際品牌在這方面或許更具吸引力。”一位體育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