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此輪降價來襲 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陳凱是一家北京著名鐘表代理商的高級經理,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他們經營管理團隊很著急:“某些品牌型號的腕表降價了,但是腕表的貨品周轉率較慢,我們還是在高價位時拿到的貨,新的價格已經低于我們的拿貨價。”
北京丹格麗爾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海外中高端腕表代理商,北京很多高端百貨商場的高端腕表柜臺都由其“時分表行”經營,負責人楊波告訴記者,直到現(xiàn)在他還未“對于諸多腕表品牌降價,價差損失由代理商承擔還是品牌方承擔” 接到任何明確的通知。
百達翡麗相關負責人表示,此番調價背后在于,除了消除匯率變動因素外,公司非常看重與全球的授權經銷商長期合作的關系。“就拿香港舉例來說,有那么多手表經銷商,可能授權經銷商與非授權經銷商只隔了一個街區(qū),但非授權經銷商銷售的‘水貨’與授權經銷商之間的價差就不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維護經銷商的利益。加上瑞郎的升值,家族企業(yè)成員決定,由家族承擔這個調低價格帶來的損失。”
陳凱認為,奢侈品牌縮小價差的策略除了將消費留在本土的初衷外,收回品牌代理權或許也是另一目的。“現(xiàn)在代理商的利潤被擠壓得越來越低,有些貨品我們是從品牌方買斷后銷售的,品牌方不會考慮這次降價給我們的損失。”
過去很多著名的腕表品牌都是通過代理商將品牌代入中國,做渠道發(fā)展,之后才開始將品牌引入中國,開獨立的旗艦店,至今仍然是代理商與品牌直營店并存。然而隨著渠道建設的初步完成,客戶體系的穩(wěn)定,品牌決定一步步收回代理權自己做市場。
楊波認為,這個時候收回代理權,品牌顯然是不理智的。“國內銷售進口表,我認為現(xiàn)在到了天花板的時候,往上不知道該怎么走了,很難做。很多品牌的開店數、真實銷量迅速萎縮。”
不僅如此,無論是箱包皮具還是腕表珠寶這類硬奢侈品,品牌方都堅定地認為,中國廣大的二三線市場還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渠道下沉是品牌在中國區(qū)的另一重要工作。然而下沉似乎并非開店這么簡單的事。
而很多代理商在二三線城市資源、客戶、經驗有些時候比品牌方更熟悉,更接地氣,更容易“沉下去”。楊波認為,很多單一品牌的旗艦店對于品牌形象的提升、產品歷史文化的了解有很大的作用,但不是要在所有的城市都開這樣的旗艦店,“腕表未來零售會回歸,跟國外零售店那樣,很多品牌只占商店的一兩個柜臺,成立品牌的集合店。”據悉,歐洲坊、時分表行、亨得利[3.60%]等都是類似這樣的模式。
“盡管近兩年國內高端腕表銷售萎縮,但是從全球占比看,國內消費者對于進口表的需求仍然較高,”楊波表示。調價潮會將一部分海外消費回流到本土,無論零售業(yè)態(tài)還是服務,對中國區(qū)都是一次新挑戰(zhàn),而代理商的角色也將大大轉變,這將會帶來一輪經銷商的洗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