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企業:設備穩定是基礎 維修管理很關鍵
紡紗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過去國產設備性能遠不如現在,但老設備強調細致維修。近年來,技術進步大幅解放了勞動力,這是我國紡織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必然趨勢,但并不等于每個工廠可以隨意減人。
目前紡紗企業存在兩種現象:一種是基于成本壓力,每年按百分比減人,而技術改造未能跟上。另一種是經常招不到人,細紗車間缺人開不齊車,尤其是節假日、高溫季節,或不斷增加運轉操作工工作時間,從8小時增加至12小時,或以增加薪金為籌碼,盲目擴臺,最高工資突破9000元/月。設備還是那個設備,但維修工卻減少了,有的6人負責36臺車,有時僅剩下4、5個人,工人工資增加了,但設備維修質量卻沒有提升,故障率、斷頭率增加,就只能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甚至部分企業缺人時,有用管理層替代工人的現象。這種惡性缺人不僅造成管理混亂,而且會使人員流失加劇。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選用性能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有自我診斷、自我監測功能的智能化設備來替代人工,且使用效果表明,盡管用工少卻能夠生產出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
設備穩定是基礎
紡紗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上世紀80年代初一般萬錠用工均在200~300人,雖然過去國產設備性能遠不如現在,但老設備強調細致維修,強調設備狀態,通過多用工、分解管理來保證設備運轉質量。
近年來,技術進步大幅解放了勞動力,清梳聯、自動絡筒、自動換筒、自動運輸設備等新型設備的推廣使用工明顯下降,加上細紗集體落紗長車推廣,大定量、大牽伸、大條桶、大卷裝、無包卷整體換桶、換粗紗等技術的密集運用,使用工水平一降再降。這是我國紡織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必然趨勢,但并不等于每個工廠可以隨意減人。
據了解,我國相當多的中小型紡紗企業還在使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A字設備(估計這個比例占50%以上),這些A字設備屬于低檔次設備,生產效率低,故障率高,維修頻繁。之后發展的FA系列產品采用了變頻器、顯示屏、工控機等初步機電一體化技術,屬于中等檔次。市面上還存有大量非標準FA系列,甚至無型號設備,此類設備開始半年至一年故障較少,平穩2~3年后故障開始逐漸增加,如果此時減少維修工無異于殺雞取卵。最后就是近幾年推出的高性能紡紗設備,新型清梳聯、集體自動落紗細紗機、粗細絡聯、自動絡筒機、自動運輸裝置等大量采用性能可靠的器材,自動化程度高,維修方便。
不少企業愿意花巨資進口設備,其中很大原因是其故障率低,即便使用3~5年后,只要按廠方說明書去維護也不會增加太多工作量。
操作優化重細節
除了設備因素,要綜合調度企業資源,處理好節約用工和穩定員工的矛盾,采用柔性激勵措施,才能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才能保障產量和質量的最優化。
加強用工管理的細節化,操作項目可分離,例如擋車與換粗紗分離,采用集中換紗。細紗擋車與部分清潔分離,擴大層次,減輕工作強度,也能適度擴大看臺能力。綜合上述措施,中支及以上品種的工作量可達到30~40臺/人,也可合并,使用集落細紗機長車,保證在斷頭率、留頭率前提下,集擋車、落紗于一崗,在保持擋車看臺量不變條件下,取消落紗工種,提高操作工巡回速度,用“手扶剎車式踏板滑輪車”擋車,加快巡回速度,提高接頭效率和接頭質量,尤其對環錠紡及轉杯紡長車擴大看臺十分有效。
維修管理很關鍵
紡紗企業裝備維修方式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采取傳統設備維修模式。保全工對設備進行巡檢,做到日常檢、定期檢和精密檢或者重檢。做得更細的則是堅持“區域包干到隊、責任包機到人、全天任何時段確保設備完好”的原則,“五包一掛”包干責任制,“五包”即包產量、包質量、包完好、包消耗、包安全,“一掛”指個人工作業績直接與績效工資掛鉤。山東聊城冠星紡織集團仍然堅持傳統設備大修制度,做到周期維修與狀態維修并存互補。每年開展設備運轉操作比武,重獎創新人才,狠抓預防性維修,防止夜班故障,并通過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水平,確保產品質量,效果很好。
另一類是采取精益化狀態維修模式。紡織設備管理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引用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如TPM“全員生產維修”,實行精益化設備管理。所謂精益化設備管理,就是用精益思維、精益方法,追求無故障安全生產最高境界,形成故障檢修、定期檢修、狀態檢修和主動檢修融為一體的設備管理方式,建立以檢和故障分析為核心的設備運行預警體系。這種維修模式是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推行的設備維修新模式,是基于設備本身有在線檢測裝置、人機對話、數字顯示故障、遠程監控,及配置的器材零部件安全、可靠、耐用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引用檢與無故障狀態融為一體的維修模式。通過改革傳統大小平車,重檢修,降低保全保養用工成本。無故障狀態維修的核心是事先檢測事后控制,是貫徹計劃狀態維修和隨機狀態維修相結合的維修管理模式。它不僅解決了過去設備反復頻繁維修的資源浪費,還可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國內不少大型紡紗企業在精益化狀態維修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
以上兩種維修模式不管采用哪一種,只要扎實推進都會有好的效果。用工是按“事”定人,是以滿足產品質量為前提,如果先把用人指標壓下來,勢必會使原本該做的項目沒有做到,最終可能因為產品得不到客戶認可影響企業的生存。
有的企業做得很扎實,不僅加強技術改造,針對關鍵工序、關鍵設備故障率高的部位追求零故障、零維修和價值流創造,強調對設備壽命周期的全過程管理。而且每年年初對上年設備、品種及管理情況進行論證,合理就適當減人,而不是設定必須達到多少用工指標。有的企業工作做的不夠扎實,就要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不要一味減人,否則不僅達不到減人增效,甚至自斷前程。
總之,只有基礎工作做扎實,做到臺臺車有人管,人人有職責,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效率與效能,才能減少用工。紡紗企業節約用工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同提高效率、加強細節等多個方面結合,夯實管理、技術、設備等基礎,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