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各方觀點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盛澤鎮人民政府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共同承辦,以“創新驅動,融合共進——‘新常態’下化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為主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盛澤2015)在江蘇盛澤隆重召開。
來自國家發改委 、工信部、商務部、環保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環科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以及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臺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高層領導、知名企業、研究院校、上下游產業鏈、咨詢公司和貿易商等代表各抒己見,參會人數達到近600人。
大會現場
【各方視點】
許坤元:加強國際交流 推動全球化纖業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許坤元表示,本次會議“創新驅動,融合共進”的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化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熄引擎,也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也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時代各國產業間實現高效分工協作的融合。
中國化纖行業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更加重視市場研究,更加重視上下游產業鏈、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走向國際市場,共同推動全球化纖行業的發展。
張建平:“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將成為全世界新的增長點
目前,紡織化纖行業正面臨“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綜合成本上升,行業整體壓力較大,需要通過結構調整、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來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戰略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出路。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建設“一帶一路”,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也有利于全球經濟再平衡的發展。 “一帶一路”是一個國際區域合作的倡議,很多國家能坐在一起共商、共建和共享。建設“一帶一路”,要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人員的互聯互通,并將自由貿易協定這個大自貿區的網絡和自由貿易園區這個小的自貿區的網絡結合起來。未來“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將成為全世界新的增長點。
高勇:我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
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間節點正值中國“十二五”收官和籌謀“十三五”藍圖之年,也是全球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勇副會長明確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
“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將利用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互聯網+”時代和國際化發展的新優勢;將不斷提高科技實力、品牌實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完善人才體系;積極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行動中,實現紡織強國建設目標。
俞建勇:綠色制造必將成為我國紡織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了46次。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綠色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俞建勇院士表示,以資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發展經濟模式,是我國制造業今后發展的必然方向。
發展綠色加工技術,實現加工過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
發展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以廢舊紡織品、邊腳料等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尋求產品的再生循環利用,構建紡織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方法與體系,實現紡織品從原材料、加工、應用到廢棄全過程綠色化。
端小平: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我國化纖行業依靠拼規模、產量、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任務更加艱巨。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端小平會長表示,在未來發展中,化纖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逐漸發展為資源、渠道、品牌、標準等軟實力的競爭,企業必須更加緊密地結合市場發展態勢,主動把握技術、品牌、生態等核心要素,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端小平提出中國化纖在“十三五”的四大重點工程:纖維新材料重點工程、綠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
梁一波: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
中共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梁一波表示,盛澤的紡織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經歷數輪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紡絲、織造、印染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連續兩年突破千億,連續9年蟬聯國內紡織品專業市場交易額第一位。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
目前,盛澤鎮擁有新民科技、東方市場2家上市公司,擁有恒力、盛虹、鷹翔等國內知名大型紡織企業集團,擁有“盛虹”、“福華織造”、“德爾”、“ 桑羅”、“恒遠”5只中國馳名商標,“盛澤織造”和“綢都染整”2只集體商標為江蘇省著名商標。盛澤鎮先后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級絲綢星火密集區”,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示范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絲綢名鎮”、“中國紡織名鎮”,成功獲批江蘇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
日方代表:化纖產品高附加值化將極為重要
日本化纖協會董事長上田英志認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均纖維消費數量的提升將變得極小;但與之相應的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開始提高, 這導致纖維消費單價的提升。因此,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化纖產品變為高附加值產品,如“技術紡織品”將極為重要。
美方代表:頁巖氣能源革命帶來更低原料成本
美國化纖協會理事長Paul.T.o′Day介紹了美國頁巖氣能源革命的最新進展,表示頁巖氣能源革命為石油基纖維產品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原料。無疑這將對整個化纖產業產生極大影響。
歐洲代表:關注可持續產品
歐洲化纖聯盟理事長Frederic Van Houte提出,歐盟對不可持續產品會征收關稅或給予制裁,長遠來看,基于質量和創新的貿易會帶來更多的利潤。同時他強調創新引領、產品差異化、生產柔性化、效率、可持續性、全球合作等關乎歐洲化纖行業的未來。
歐瑞康:境外投資成功要素分析
歐瑞康集團副總裁Andre Wissenberg分析總結了境外投資成功的主要因素,金融環境與趨勢、了解當地法律、與當地文化融合、市場認可的強勢品牌、工藝流程中的專有技術以及準入技術等,都應綜合考慮。
PCL纖維:全球紡織品開發方向分析
PCL纖維高級經理David Hart分析了全球紡織品將發生結構性變化,保健、保暖、防護、身體塑形、運動監控等是重點開發方向。
除上述發展論壇精彩亮點外,為期兩天的大會還設有8場專題論壇、70余篇精彩報告,包括“纖維領域的先進技術”、“時尚跨界·纖維概念分享”、“先進的維綸技術”、“價值再塑·功能性纖維與應用”、“綠色纖維與發展”、“化纖智造與產業服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幾大主題。并特約有關專家開展“中國化纖行業對外投資專題論壇”,從投資環境、實踐經驗和政策支持等多角度對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情況進行分析和介紹。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中國化纖輝煌‘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大型成果展”,展示了“十二五”期間化纖行業取得的開創性成果,為企業搭建一個高層次、專業化的展示交流平臺,促進創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打造產業合作的新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