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發展:一邊是阻礙,一邊是鼓勵
從最新的宏觀數據來看,在2015年的前11個月,零售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6%,11月的零售銷量則錄得11.2%的增長,創10個月新高。服裝類別增長則差強人意。按類別劃分,11月份限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別銷售增長9.9%至1382億元,而1-11月份份限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別銷售增長10.1%至11953億元。整體來看,服裝類別今年增幅呈放緩趨勢,增速低于社零銷售總額增幅,曾一度創下9.1%的年內新低增幅。
互聯網模式愈演愈烈
2015年阿里巴巴“雙11”交易額將近900億元人民幣,是2014年的兩倍。“雙11”這個似乎被電商憑借互聯網炒作出來的全球購物節,如今儼然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狂歡節,值得注意的是,“雙11”成交的商品主要是服裝類的商品。
服裝行業的“互聯網 ”模式,應該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使服裝生產與服務的效率、質量更加符合“工業4.0”的智能化、信息化生產的要求。
雖然目前國內的服裝私人訂制市場并不成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但因為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實際上已經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服裝領域,追求個性化和消費的快速化趨向越來越明顯,線上定制服裝的優勢便逐漸顯現出來。
目前跨境電商以出口電商為主,2015年上半年跨境出口電商占據84.8%,進口電商占15.2%。隨著政策推動、物流成本的降低、清關環節的規范等因素影響以及海淘消費需求的旺盛,進口電商的占比將逐步提高。2014年跨境進口電商交易額為4762.9億元,同比增長58.9%;08年至今復合增長率高達58.32%。
2015年上半年跨境電商B2C交易占比為8.1%,消費者多為25-30歲人群,未來隨著這部分人群收入水平進入上升期,B2C交易占比將進一步提高,成長空間較大。明年跨境進口電商將會集中爆發,競爭局面進一步升級,進入混戰模式,未來格局尚不明朗。
線上定制,相對容易聚集客戶,提供服務不受到時空的局限,中間環節的減少降低了運營成本,價格上具有天然的優勢,也更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因此在2016年,隨著相關技術的進展和市場的完善,服裝定制這塊蛋糕必定引起各大服裝品牌的爭搶。
紡織品出口增長緩慢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國內棉紗每月進口量迅猛增長,均超過10萬噸的水平,而到了2015年更是保持在20萬噸左右的數量,其中7、8、9月分別為21.57萬噸、20.77萬噸、21.78萬噸,均較2003年同月增長了300%左右。
2015年國內紡織行業仍處弱勢,維持生產多為大中型企業,且普遍轉型,產品以中高端為主,低端紗市場疲弱難銷,2016年市場暫未發現明顯變化與轉機,經營或難言好轉,企業仍需繼續開發新的主打產品,加強市場競爭力,以便在“水深浪急”的市場贏得立足之地。
另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月,我國進口棉紗15.95萬噸,環比下降8.49%,同比下降2.91%;雖然近期國內外棉紗價差縮小,但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等地低支紗成本優勢仍然不容忽視,赴外投資建廠風潮不減,有些國家政府也在大力扶持紡織行業的發展,預計后期外紗對國產紗的影響或將持續,甚至有加重的風險。
此外,外紗的影響并不單單是沖擊國內市場,同時也對國產紗出口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由數據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來,國內棉紗出口數量緩慢下降,而紡織品出口金額也增長緩慢,考慮到物價上漲成本上升等因素,金額增長或許只是表面現象。
紡織服裝行業受益于人民幣的匯率
對于紡織服裝領域,由于近年來制造業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出口額持續下降。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月-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569.46億美元,同比下降5.79%。其中,紡織品出口997.21億美元,同比下降2.59%,服裝及其附件出口1527.25億美元,同比下降7.71%。
人民幣匯率下挫將利好出口占比較大的紡織服裝行業,由于出口企業訂單價格多以美元計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弱將提高企業的人民幣訂單價格,從而增加收入。
同時,在資產負債端,企業擁有的外幣資產或負債也會產生匯率變動影響下的匯兌損益。另外,國際市場上產品出口競爭力提高,也有助于訂單增加和銷售改善。
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646,較6日大幅調低332個基點,為連續第8個交易日下調,創2011年3月18日以來新低。機構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弱將對我國出口帶來促進作用,增加相關企業匯兌收益,尤其是外向型業務占比高的公司。
據測算,紡織服裝將最受益,人民幣匯率每下跌1%,可提高凈利2%至6%。另外,人民幣匯率的走弱也有助于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如紡織服裝、家電、鋼鐵等,另外由于人民幣貶值,避險工具黃金效應也隨之凸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