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掀“關店潮” Gucci也跟風
近年來,奢侈品走下坡路,不僅是由于整體消費環境不振、輕奢品牌擠壓,在中國市場上還有國內外價格差導致消費者外流。
1月24日,記者來到人民東路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看到,店門外已經豎起高大的圍擋。附近工作人員稱,Gucci專賣店已經撤走十多天。Gucci中國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關店是為了門市布局調整,持續優化門市布局一直是Gucci零售業務中的常規項目。
西南首家形象店關閉
24日下午,成都市黃金商業圈人民東路人流如織,而原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卻矗立起巨大的黃色圍擋,上面寫著“調整改裝”幾個大字。附近另外一家奢侈品專賣店員工向記者表示,Gucci專賣店的商品已經撤出十來天了,“聽說是關門不在這兒開店了。”
上述Gucci中國相關人士表示,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確實已經關店,關店是為了門市布局調整,“持續優化門市布局一直是Gucci零售業務中的常規項目,這些項目涵蓋門市的開業,改裝、遷移、結束和調整,加上新的創作總監上任,全新的設計理念也將從2016年開始陸續在中國呈現。”
據了解,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于2011年開業,也是Gucci在西南地區的首家形象店。兩層樓營業面積共計800平方米,涵蓋Gucci當季全系列產品,裝修風格上采用了Gucci設計的斜紋LOGO,成為當時成都的時尚地標。
Gucci原本在成都有三家專賣店,仁和春天店關門后,只剩下太古里店和美美店,一部分仁和春天店員工也分流到上述兩家門店。
太古里店一名員工表示,太古里店營業后,仁和春天店就“淪為打折店”,賣的舊款式,公司可能覺得沒有必要開打折店了,就把仁和春天店關了,“里面的貨品也全部退倉了,店員有的遣散,有的分流。”
有專家分析,大牌奢侈品曾在中國盲目擴張,現在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下滑,客流逐漸匯集到了人氣匯聚的地方,隨著成都IFS和太古里商圈的強勢崛起,一些原有的商圈吸引力遭遇分流,國際大品牌開始向IFS和太古里商圈聚集,集群效應也日趨顯現。
奢侈品掀“關店潮”
中國奢侈品市場持續萎縮,一股“關店潮”在國內掀起,新店擴張更加謹慎。貝恩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Gucci關閉了5家門店,僅新開1家門店。
裁減門店數量,背后是奢侈品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下滑。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2015年繼續下跌至1130億元,跌幅同比擴大1個百分點。
不過,相對國內市場,由于匯率的優勢和具競爭力的奢侈品定價使韓國、歐洲和澳大利亞也成為了2015年中國消費者的熱門購物地,日本的增長更是高達200%以上。
奢侈品在中國遇冷,Gucci同樣深切感受到這波“寒潮”。開云集團財報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Gucci全球營收9.24億歐元,同比增長8.6%,但亞太地區營收下滑17%,降幅居首。其中,中國內地的銷售疲軟不容忽視。
“在中國,奢侈品的消費從2012年就開始了重大的轉向。”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告訴記者,“三公消費”規定的出臺使國內消費文化有了轉變。同時,這些奢侈品也面臨著其他奢侈品,特別是輕奢品的競爭,后者“對時尚追逐和把握更吸引年輕人,分流了中年以下的人群。”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走下坡路,價格差是重要因素。據了解,Gucci國內外起碼有20%~30%的差價。趙萍告訴記者,“跨境電商和B2C的銷售渠道的擴張,對專賣店形成沖擊”。國內定價太高讓很多消費去了國外。
業內人士建議,奢侈品牌們要抵御“寒冬”,不僅要在門店戰略、產品設計上進行調整,還需要調整全球價差,解決中國消費者海外購導致銷售下滑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