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棉或將成中國紡織棉花資源的重要來源
4月中旬,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代表團一行出訪澳大利亞莫里地區,來自棉紡織企業及棉花供應商的十余名代表與當地棉花公司就澳棉的種植、采摘、加工及檢驗等環節進行了深入交流。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之一,澳棉基本全部用于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國為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土耳其。近幾年,隨著我國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對于高品質棉花的需求不斷加大,澳棉憑借其品質受到我國紡織企業的青睞。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1~2015年,我國累計進口澳棉約300萬噸,占自全球進口總量的約20%,較2011年之前大幅增加。2015年澳大利亞棉花產量52.3萬噸,凈出口量約60.9萬噸。今年1~2月,我國自澳大利亞累計進口棉花2.0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68%,與自印度、巴西、美國進口的棉花數量基本持平,是進口量較多的前五個來源國中唯一進口同比增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棉田歸農場主所有,全國棉戶約800戶,澳棉的種植每年種植3個品種,并且每年都會選1個新品種進行嘗試或是在原有品種基礎上進行改良。與其他農作物相比,棉花更具競爭力,因此,農民在安排種植時,會將最肥沃的土地留給棉花,即便是不適合種棉的年份,寧愿該土地閑置休耕,也不會改種其他農作物。
澳大利亞棉花平均單產與我國新疆兵團單產基本接近,由于棉花種植品種非常集中,大面積種植同一個品種,采用同一個生產模式,因此澳棉質量的一致性很強。澳棉從整地、播種、澆水、施肥、噴藥,到采收、運輸、加工、包裝都實現了機械化,人力投入少,采摘全部采用機械采摘,效率非常高,有的農場人均種植面積可達到近萬畝,種植成本較低,如50萬畝農場用工不足40人。采摘機同時將籽棉打卷,每卷約2.2噸籽棉,運輸車一次可將12卷,即26.4噸左右的籽棉運至軋花廠。
2015/2016年度,國產棉花質量下滑,優質棉需求存在一定缺口,為了保證高品質紡紗的要求,澳棉將繼續受到高度關注。中澳自貿協定生效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進入嶄新階段,未來在紡織原料及紡織品方面也將有更大的合作。
據介紹,澳大利亞降水量欠穩定,對棉花產量影響較大,今年種植面積基本持平,就目前天氣情況看,預計產量同比增長約10%,增產主要是由于今年單產增加。截至4月中旬,澳大利亞全國棉花采摘進度已經超過25%。
莫里是澳大利亞棉花的主要產區之一。目前來看,該地區的棉花質量好于去年,已經采摘加工的棉花以一二級居多,棉花長度、馬值和顏色級都較好。而北部地區由于雨水較多,前期采摘加工的棉花以四級居多。
澳大利亞棉花的加工成本相對較高,如軋花廠工人工資每小時約150元人民幣,除了加工之外,軋花廠需要額外支付棉農一些費用,因此軋花總成本高于我國。按當前匯率折算,澳棉加工成本每噸超過1700元,加工后的皮棉成本約每噸10000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