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產品安全又綠色是巨大的優勢
最新研報顯示,中國的零售與消費品行業正經歷著一場驚人的變化,年增長率達7.5%,且截至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43萬億人民幣(8.8億澳元)。速度之快、變化之復雜讓一些商家措手不及,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有3個:
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更加考量產品價值及實用性;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更注重產品帶來的‘生活體驗’、使用是否方便以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科技影響和改變著產品信息搜索、商品生產、打入市場以及售出的方式。
據報道,年輕的中國消費者喜愛用手機進行購物,通過在不同的在線商城比對價格然后在網絡上進行購物。澳洲百貨巨頭David Jones的前首席執行官、目前就職于PwC的保羅·扎赫拉(Paul Zahra)在評論報告內容時稱,從傳統上講,澳洲零售業受美國與英國市場啟發并追隨其趨勢,但普華永道的分析結果表明,在數字化購物上中國消費者卻在引領潮流,并且社交媒體在購物決策上起到重要作用。
據報導,中國零售市場新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個領域:
奢侈品:奢飾品銷售量下滑,主要由于以下幾點因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政府的反腐政策;以及,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出國消費。對此,PwC建議奢侈品生產商要重塑戰略,包括擴展線上銷售、創造大眾也能消費得起的奢侈品。
鞋服類:盡管奢侈品銷售量出現下滑,但鞋服類產品銷售量在經濟逆風中呈現反彈趨勢。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快速時尚”和“高端化”產品,并且運動品和休閑品牌的熱潮仍在持續,這些都為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美妝個護:中國市場上美妝個護類產品的銷售活躍。年輕消費者重視個人形象,以及越來越多的美妝和環保型產品上市,將在短期內為該行業帶來銷售增長。
家用電器:中國市場家電產品銷售量有所下滑。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銷售不景氣、以及家電補貼等激勵措施減少。報告認為,新的創新型產品,尤其是功能新、易操作的‘智能’產品可能有助于增加行業銷售量。
那么商家該如何回應這種行業內顛覆性的變化呢?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為零售及消費品行業改變顛覆性變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加深‘競爭性合作’:進入市場新的競爭者將挑戰現有商業模式,探尋其中雙贏機遇;
實施以轉型為目的的并購(M&A):往價值鏈的上游移動;
建立信任:零售商的線上銷售并不只是為了銷售業績和市場占有率;
數據的價值:深入分析數據信息并合理利用;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CSR):消費者對產品來源及企業行為越發關注,零售商有必要加強供應鏈管理保障產品的環保性,符合企業責任標準,而這要求更高水平的運營一體化。
事實上,中國國內外品牌及零售商之間的競爭情況也在變化。外國品牌和零售商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然而他們采用更創新的策略。例如,全球家居用品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和全球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百思買(Best Buy)就撤除中國市場的實體商店,越來越多的外國零售商選擇建立線上銷售模式以接近中國消費者。
其中,2015年8月,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ecy)與馮氏零售集團(Fung Retailing Limited)達成協議,在天貓國際購物平臺上共同開辦線上銷售。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好市多(Costco)于2014年在天貓開始線上銷售,也沒有實體店鋪。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也同樣采用了線上銷售模式,諸如服裝時尚品牌ASOS、Topshop、以及Miss Selfridge.
扎赫拉認為,澳洲零售商應該了解手機移動購物已成趨勢并為此做出準備。澳洲零售商近幾年在中國市場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推廣產品,但在銷售方式上仍落后于其他零售商。“線上銷售是值得關注的一種新模式”扎赫拉稱。
扎赫拉建議澳洲零售商可以利用澳洲產品安全又綠色的名聲吸引中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一般不會參考廣告購物,而是聽取熟人留言或建議選擇產品。而且許多海外的中國消費者還會將當地熱門商品的信息傳回中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