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進口紗“易跌難漲” 出口競爭力大幅減弱
11、12月以來進口紗市場呈現兩個特點:其一是與前幾年相比,今年春節前囤積低價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紗庫存的織布廠、中間商較少,大多本著“隨用隨買,看菜下飯”的方式采購;其二是越南紗因ICE期棉、美棉、西非棉、東亞棉等報價高企,成本支撐顯著,C20S-40S報價高于同支數印度、巴基斯坦紗0.08-0.15美元/公斤,出口競爭力大幅減弱,一些中國買家詢價和看貨開始忽略越南紗。
據青島、廣州、寧波等地棉紗貿易商反映,近期進口紗抵港、入庫量仍呈現低幅增長態勢,以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尼、泰國產地為主。由于外盤、內盤印度、巴基斯坦紗報價連續振蕩回調,導致貿易商利潤空間不斷擠壓,惜售、囤貨情緒升溫。一方面ICE期棉主力合約70-73美分/磅反復盤整,美棉、澳棉、烏棉等外棉報價居高不下,而不以ICE期棉為定價基礎的印度棉價則受新貨幣政策及皮棉加工上市速度而不斷下跌,其中S-6軋花廠出廠價已跌至71-72美分/磅,J34報價向70美分/磅靠攏,遠東主港1/2月船期S-6 1-5/32"與EMOT GC21-2-38、EMOT GC21-2-37的差價已達到6.50-7.00美分/磅,因此隨成本下滑,印度、巴基斯坦期貨紗CNF、CIF報價難以企穩;另一方面12月上中旬抵港的印度、巴基斯坦紗簽約成本較高,C21SA、C32SA成本普遍2.50-2.53美元/公斤、2.65-2.70美元/公斤(CNF),C32S噴氣用則高于2.72美元/公斤,但國內市場進口紗“易跌難漲”,貿易商提價即受到下游織布廠、中間商聯合打壓、抵制。
從調查來看,進入12月中旬,各貿易企業、中間商逐漸進入春節節奏,紛紛加大棉紗、坯布拋貨力度并及時回籠資金,進口紗低于市場價200-300元/噸成交屢見不鮮,貿易商信心從“堅挺”到“松動”再到“下滑”。山東淄博、濰坊、江蘇常州、南通等地中間商表示,由于2016/17年度國內新棉價格普遍15800-16500元/噸(內地和新疆棉),國產紗報價半個多月時間內報漲300-500元/噸,織布廠、服裝廠、外貿公司難以消化,整個產業鏈“腸梗阻”問題突出;加上春節臨近,下游各環節陸續進入去庫存、收貨款、還貸款、發工資和獎金的“四步曲”,訂單稀少的小織布廠、貿易商陸續停產停業,工人放假,對印度、巴基斯坦等進口紗需求全面下滑(進口紗主要供應中小織造企業)。
青島某大型貿易公司反映,12月上旬以來每周的棉紗成交量約4-5個柜,C21S及以下印度、巴基斯坦紗幾乎無法成交,C32S、C40S包漂白包染色的印度大廠、品牌紗詢價、成交相對正常;考慮到12/1月國內精梳紗企穩、氣流紡紗需求疲軟,公司正協調印度、越南等紗廠,暫緩21S以下低支紗裝船交貨,轉而重點采購JC21S、JC32S及高配C32S、C40S,預計1月中下旬就可批量到貨。近日,佛山、廣州等地棉紗中間商、牛仔布廠反饋,巴基斯坦C8S、C10S賽絡紡紗保稅、清關數量不多,現貨供應有些緊張,有貨的進口商開始試探提價100-200元/噸銷售。一方面由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巴基斯坦停止對印度棉發放進口許可證,導致巴基斯坦棉價接連上漲,原料供應不足且價格高企使紗廠不得不減產或停產,棉紗出口能力下滑,合同執行遇到挑戰,賽絡紡紗裝船、交貨被迫延期;另一方面臨近年底,廣東、江浙等地一些牛仔布廠急于了單(多以短、小、精為主),爭取1月下旬前收回貨款,且因擔心進口商、貿易商節前提前放假,僅有囤積7-10天原料打算。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