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棉花產業鏈生態圈形成 棉花與紡織產業融合正強勁
當前,我國棉花產業生產和流通相對規模小、成本高、效率低,棉花質量難以滿足日益升級的紡織消費需求,行業創新動力不足等一些深層次問題亟須破解。
中國棉業紡織業的發展得益于良好的經濟政策及不斷的對外開放。在棉花領域,作為產棉和用棉大國,我國應該也必須發展棉花產能,保持一定的自給率,但也仍要通過國際棉花市場實現產需平衡。棉花與紡織產業融合發展的現象也不斷涌現,特別是商業模式創新在企業經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創新驅動是世界發展大勢所趨,而我國棉花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從棉農到企業,從政策到標準,創新動力不足,產業發展尚未真正轉到依靠創新的軌道。我國棉花產業需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實現棉花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當前棉花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行業要繼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著力打造新疆等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穩定棉農種棉積極性。要減去粗放產能、減少低品質棉花供給,促進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的應用,增加高品質棉花供給。要圍繞紡織需求進行生產,做好產銷對接。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棉、用棉大國,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源、先進的紡織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我國要借鑒、學習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實現互聯互通、聯動增長。未來棉花發展要從國際、國內兩方面影響因素看。國際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全球經濟的變化影響對紡織品的需求。二是石油價格的變化。未來石油價格持續走高或促使棉花的需求有所加大,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天然棉纖維類產品仍是市場主流。三是貿易自由化進程。在世界上孤立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趨向又有所抬頭,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中國棉花產業的發展。國內因素有兩方面,短期是市場與補貼政策的影響,長期是勞動力、土地等農業成本對棉花生產的影響。
國內棉花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東部地區的植棉面積會繼續減少,產量下滑;二是若真正實現“脫鉤補貼”政策,會對新疆棉花面積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棉花種植面積會趨于穩定或者有所下降,而棉花產量會穩定或略有上升;三是國內棉花種植技術會不斷進步,或許會對棉花總產下降起到緩沖作用。在國際貿易方面,我國會繼續大量進口棉花,國內棉花生產能力下降和紡織品需求變化是影響棉花進口量變化的最主要因素。
隨著互聯網+棉花產業鏈生態圈的形成,棉花數據生態的成熟,棉花行業的商業思維模式和商業模式必將改變。中國棉花大數據生態的產生得益于棉花產業政策。從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到棉花質檢體制改革,從新疆棉出疆運輸補貼到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改革,豐富細致的產業政策體系助推了棉花大數據的落地。占全國棉花資源80%以上的新疆棉花實現了精準統計和大數據采集,這不僅為國家實施精準棉花補貼政策提供了詳實依據,而且為國家制定棉花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為制定整個棉花產業鏈的發展政策提供了基礎依據。
中國紡織業經歷了“十二五”期間的轉型調整,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持續提升,為棉紡織企業提供原料的棉花產業迫切需要適應這種變化,加快產業升級,提升我國棉花產業競爭力,努力與產業鏈整體發展同步。大數據與傳統的棉花產業的結合將推動棉花產業升級,推動棉花供給側改革,不僅可以通過量化實現棉農科學種植棉花,降低棉花生產成本,提升棉花品質,而且可以改變棉花流通環節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重塑棉花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