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學子用水果玉米敲開創業門
2009年末的一天,中國農業大學的同學們經常在校園內接到廣告:“你見過能生吃的玉米嗎?你知道水果玉米的魅力嗎?”這份“甜旅水果玉米”的廣告本身并不特殊,而這份傳單背后是幾名中國農大學子借助專業和學校優勢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
生物學院的吳建成、謝龍飛、陳躍文從水果玉米起步,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門。
水果玉米點燃創業激情2008年6月,吳建成、謝龍飛、陳躍文正在學校的一個基地實習,無意間聽工作人員說水果玉米營養豐富,可以生吃。這引起了3人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買了幾個玉米品嘗,發現又甜又脆,清新爽口。三人平時積累了一些創業經驗,又想到市場上還很少看到水果玉米,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大干一場,懷著共同的自主創業、服務三農理想的3個好朋友一拍即合。
此時2007級的吳建成和2006級的陳躍文都擁有自己的公司,2006級的謝龍飛在一家生物公司工作。來自農村的他們都希望通過創業為三農事業作貢獻。于是作為還是在校生的他們,抓住眼前難得的機遇,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學習之余全力投身到創業籌劃中。他們發現學生寒假回家時都會帶一些禮品,大都是食品和衣物,這讓他們看到了潛在的市場。為何不給水果玉米加上精美的包裝,讓同學們作為禮品帶回家?有了這個想法,他們在10月水果玉米豐收時就開始了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籌劃,甜旅水果玉米誕生了。“起‘甜旅’這個名字是受到了余秋雨《文化苦旅》書名的啟發。一是強調水果玉米很甜,二是寄寓了我們苦盡甘來的美好希望。”陳躍文笑著說。
奮斗
用自信和毅力克服困難剛起步時,他們的計劃在實施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本已在一個基地訂購了水果玉米,在將要銷售時突然意識到夏季溫度較高,而基地距離很遠,玉米在運輸過程中質量難以保證。此時若放棄訂貨,很可能會因不能及時找到另一個貨源而蒙受損失。考慮到玉米的質量和日后的發展,他們還是決定退掉原先的訂貨。幸運的是,另一個較近的研究基地愿意向他們提供水果玉米。有了貨源,沒地方存儲又讓人發愁,而且要想長時間保存,玉米需要在零下三十度的條件下速凍。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租用了學校附近的一處冷庫。
他們不僅親自挑選玉米,還要做宣傳、搬運貨物。早、中、晚同學們吃飯的高峰期,他們就要去宣傳,常常因為太忙而錯過了吃飯時間。晚上11點后,3個人就聚在一起匯總客戶訂單和信息,總結當天的經驗,制訂第二天的計劃和目標,經常忙到凌晨一兩點才休息。生活很艱苦,可陳躍文堅定地說:“因為缺乏睡眠,常感到精力不夠用,但轉念一想,年輕時就是要為了夢想拼搏一把,再苦再累也要挺下去。而且我熱愛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覺得累。”{page_break}
三農
我們前進的方向在創業中自然免不了競爭,與同行們相比,他們在資金、人脈關系、營銷經驗等方面處于劣勢。為了使自己的公司站穩腳跟,他們采取短信24小時開通,在學校五色土商業代理版發布信息、開通QQ空間等多種措施。通過提高自己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甜旅”逐步在師生之間有了良好的口碑。從開始的3個人發展到如今由12個志同道合的學生組成的團隊,“甜旅”走過了一段艱辛的路程。
盡管現階段的目標只是在農大師生中推廣水果玉米,但三人心中一直在描繪著更為宏大的藍圖。他們說:“我們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學子,是國家農業發展的后備軍,我們不應該將目標僅定在解決自己溫飽問題上,而是要為國家三農發展貢獻力量。我們要讓農產品得到更多的重視。在產品種植與管理方面,我們要盡力增加農民工就業,通過種植推廣,直接增加農民的收入。”
在談自己的創業經驗時,陳躍文認為一定要有勇氣走出來,而且要有信心走下去。“當我想退縮時,是兩個朋友的激情感染并鼓勵了我,因此創業最好不要一個人走,而且不要太計較利益,共同創業的那份友誼是最重要的。”吳建成頗有感觸地說,“前幾天下大雪,我們3個人一起推輛三輪車去送貨,我感到團結的力量真的很大。”說這話時,他流露出對朋友的感激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