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圖里的管理哲學
有這么一道數學題:
將“1、2、3、4、5、6、7、8、9”這九個數字填入右邊的空格中,使其中橫豎斜三個數相加都相等。
答案如下:
“五居中央、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腰三背七、戴九履一”。其橫行、豎行、斜行三個數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
以上圖案最早見于周易記載的河圖洛書。九個數字如此完美的組合在一起,的確內涵很深。“三皇”之一伏羲氏受到河圖洛書啟發,研究出伏羲八卦,開創了博大精深的易學之道。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一個企業中的組織機構和運作模式能夠按照以上圖示進行配置的話,其效率無疑是最高的。
一、任何管理的“場”和“勢”,保證管理按自身的規律運行。
二、管理系統存在著自然分工,其中“3、6、9”分屬于不同層次的決策指揮者,“2、5、8”屬于不同層次的業務支持者,“1、4、7”屬于不同層次的執行實施者。每個層次都有第一責任者,每個層次都有具體執行者,每個層次都有業務支持者。正是因為有了嚴格的分工,這個系統才有力量。
三、系統運行的關鍵在于協調和溝通,這個關鍵點不在高層,也不在基層,而是中層的“5”。可以說,擁有了高層授權、基層信任和中層配合的“5”其實是整個系統協調有序、運轉有力的關鍵。正是有了這個協調中樞,這個“九宮圖”才更為完美和協調。{page_break}
結合企業實際,我們試著按照“九宮圖”解題的順序將企業的各種職能(人員)進行配屬和歸類:首先把協調的問題解決好,把“5”放到中央;其次將各層次的關鍵點解決好,把“2”、“4”、“6”、“8”放到“肩、足”之位;最后把“3”、“7”、“9”、“1”各適其位。
我們發現,企業的職能(人員)正好可以劃分為九類:
1:一線生產(銷售、研發)人員;
2:生產支持(技術、檢驗、維修)人員;
3:生產現場負責人(班長、工段長);
4: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
5:調度協調(計劃考核參謀咨詢)人員;
6:中層管理負責人(車間主任);
7:企業分管負責人;
8:企業常務負責人;
9:企業第一負責人。
以上職能(人員)分工,放到“九宮圖”里面,基本可以做到“人”適其“數”。當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以上數字(人員)配屬都是動態的,但管理的程式應當遵循上述規律,也只有按照上述歸位,才能保證“九宮圖(企業組織)”的完美、協調和有力。
從“九宮圖”中,我們還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我們搞企業,首先要做好職能分工和理順流程,也就是不要挖空心思的非要找到那個代表“5、2、4、6、8、1、3、7、9”的人,實際上也根本找不到,而“5、2、4、6、8、1、3、7、9”更多的是代表一種職能。我們要明確的是:身份可以重疊、職能不可缺位,職能空缺的直接結果就是管理失調、運轉無序。
第二、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凡事需要人去做,“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理順流程的基礎。我們要在健全職能的基礎上尋找那個最能履行、最善履行“5、2、4、6、8、1、3、7、9”的人,來推進企業的各項工作,以保證企業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混亂的管理,沒有無用的人才”,也只有將人才放到合適的能級崗位上去,才能發揮人才優勢,最大可能的避免造成所謂的“人才垃圾”現象。
第三、任何企業績效的源泉都來源于執行力建設。企業的組織機構無論怎樣變化,保證其運轉高效的前提都離不開調度運籌、離不開合作協調,因此,調動企業組織效率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協調中心“5”。這個中心要有高層“9”的授權和基層“1”的用戶,實現“9+5+1=15”;要達成中層的團結和配合,實現“4+5+6=15”;要確保業務支持系統的和諧統一,實現“2+5+8=15”;要協調好高、中、基三個層次的關系、貫徹好實踐第一和實事求是原則,實現“3+5+7=15”。
第四、我們要不遺余力地加強團隊的溝通工作。除了依靠“5”居中央的正式組織協調外,還要重視非正規渠道的溝通和管理,特別是盡可能的發揮不同層次之間的非正式溝通,如“2+4+9=15”、“2+7+6=15”、“4+3+8=15”、“6+1+8=15”等等,惟有這樣,才能保證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