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娟:透過時裝愛藝術
愛時裝還是愛藝術?為什么不兩者兼得?何不把藝術穿上身,透過衣服愛藝術?連續三年震動上海乃至中國時裝界的新銳設計師華娟,用她的天份展示了“魚與熊掌”兼得的設計。
沒有藝術 時尚不復存在
三十年前,Yves Saint Laurent 高調表示:“有人提議時尚不是一種藝術,但沒有藝術,時尚將不復存在!”華娟將藝術和風貌,橫跨藝術和時尚界的一致好評自然不在話下,上海時裝周的“最具風格獎”也被她蟬聯了兩屆(2009年、2010年)。
2011 年,她實至名歸獲得“風尚大典”年度最佳獨立設計師稱號。恰逢中國和奧地利建交四十周年,華娟受邀前往奧地利時裝發布《暮色》系列,將東方式的藝術與時尚聯姻Show 給歐洲的觀眾看。這業績爆發的年份中,她還為Ecco 鞋履、Fancl 護膚品及HarryWinston 高級珠寶秀完成了服裝定制,其間擦出的火花,都讓華娟大呼過癮。
華娟的客人多是女性企業家、藝術家和演藝界名人。有位法國時裝公會的女士,在上海參觀JUDYHUA工作室所在的莫干山路51 號,其間贊美了不少其他設計師工作室的作品,唯獨在華娟的工作室一口氣買了三件。同行的人說:“這才是真正的贊美!”
把藝術穿上身
在成為新銳時裝設計師、JUDYHUA 設計總監、藝術評論專欄作者、國內首位將藝術與時尚跨界結合的時裝設計師之前,華娟經歷過幾年摸索和嘗試,才走上了時裝設計之路。
第一個問題,當然是為何選擇做服裝。“我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純粹的藝術非常感性,我希望做一些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的東西。女孩子都喜歡漂亮精致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服裝設計,這樣就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會有怨言。”積累到2008 年,終于確定了JUDYHUA 這個品牌專走高級定制的路子,可以說是華娟事業上一個決定性的標志。對美的熱愛、對藝術的獨特領悟力和之前幾年的積累,成為了華娟最大一筆財富。
至于“把藝術穿上身”這個風格的形成,也絕非偶然。“2008 年金融危機,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藝術界實況的人,我留意到中國的現當代藝術品在迅速升值,藝術品的價格有了一個爆發性的提升,比如好友周春芽的作品,就在拍賣會上炒到六位數字!一夜之間,藝術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拉得很遠。在當時的時裝設計領域,也沒有人對‘把藝術穿在身上’表示出興趣,于是我走了這條路。”
延伸& 周偉
35米長、8米寬的巨大T 臺上矗立著白紗與木質框架構造的“飛亭”裝置,這個由建筑師周偉對自己作品“張江美術館”十字亭的解構,形成了JUDYHUA 2011 年春夏系列“延伸”的T 臺。一如既往的精致、純粹、沉靜、優雅,一如既往的華娟手筆,更多地展示了時尚也可以擁有來自建筑的筋骨。
“2011年是9·11事件十周年,我很希望自己的設計是與之有關的,于是選擇了‘建筑’作為Crossover 的對象。”華娟這樣解釋與建筑師周偉合作的緣起。隨著模特們在“飛亭”間款款而行,鮮明的建筑符號與元素紛至沓來:表現女權主義強勢一面的高聳墊肩、直線條的結構主義裙擺、層層疊疊玫瑰花瓣所營造的女性浪漫情愫、大面積方形亞克力材料拼構成的長裙。這位自稱為“女性主義者”的設計師,把建筑的陽剛力量與服裝的柔軟材質進行了有趣碰撞和拼接,將明暗、軟硬、輕重……組合得那樣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建筑和時裝并非人類文化與夢想的簡單物質化延伸,建筑與時裝事關心靈與信仰,事關人們的生存哲學與生活方式。對時尚轉瞬即逝和建筑永恒久遠的思考中,華娟跳出了理解的局限。結構與材質、恒久與短暫、柔軟與堅強、安全與暴露——在如花般燦爛艷麗的外貌之外,那柔韌的風骨,其實是更“女人”的本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