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阻燃纖維未來發展趨勢
嘉賓: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 施楣梧博士
“目前,我國阻燃纖維的發展應該說是處于最好的時期,隨著社會對阻燃紡織品需求的增長,這種發展還將繼續呈上升態勢。” 在談及國內阻燃纖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時,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施楣梧博士字字鏗鏘、信心十足。作為本次學術沙龍的發起人之一,施楣梧博士從行業的發展高度全視角解讀了國內阻燃領域發展的現狀、亟須解決的問題、未來的發展模式,并為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國產阻燃面料已達國際水平
主持人:我國阻燃纖維的發展現狀如何?在性能與價位上是否有優勢?
施楣梧:在前幾年中國工程院《高性能纖維及其制品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和幾個國家863項目的帶動下,我國的阻燃纖維與其他高性能纖維一樣,得到了快速發展。包括間位芳綸、芳砜綸、聚芳噁二唑纖維、高強阻燃維綸、聚酰亞胺纖維及聚四氟乙烯纖維等,這些纖維有的達到了成熟的工業化生產,有的開始進入工業化生產。
在國產本質阻燃纖維基本成熟的前提下,我國阻燃防護服標準首次將面料阻燃性能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對A級提出了熱防護系數要求,以及50次水洗的耐洗要求。這種高等級的阻燃防護服只能由本質阻燃纖維來承擔。
對于改性阻燃纖維而言,近幾年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強阻燃維綸的研制成功及進入工業化生產,其強度達到7.0~7.5cN/dtex,顯著提高了阻燃紡織品的強度。有了高強阻燃且成本不高的纖維,就可以與強度較低但舒適性、染色性好的阻燃粘膠纖維等混配,最終實現阻燃、高強、舒適、外觀和價位的平衡,適應更加廣闊的市場需求。
此外,還有一些阻燃纖維,雖然分別存在有熔滴現象、含氯易冒煙、強度低、阻燃性能不耐水洗等問題,但也可以在一些適當的場合使用。
因此,我國目前已經在不同檔次的阻燃纖維品種上都有可供選擇的阻燃纖維可以使用,包括作為本質阻燃纖維的間位芳綸、芳砜綸、寶德綸,以及作為高性價比改性阻燃纖維的高強阻燃維綸、阻燃粘膠等,再加上我國的研究者在各種國產阻燃纖維的合理搭配使用、形成協同效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形成了許多簡便快捷的試驗方法,出現了一些高性能的配方及紡織染整工藝,使由多種國產阻燃纖維混配制成的阻燃面料,在性能上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典型阻燃面料品牌的技術水平,并且在售價上也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缺乏對專用產品的深入研發
主持人:從技術層面看,目前,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能否滿足市場需求?還存在哪些問題?
施楣梧:在我國阻燃纖維生產企業中,一部分企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如煙臺泰和、上海特安綸等都是自身具有強大研發隊伍的高新技術企業,煙臺泰和生產的間位芳綸由于紡絲路線的差異,其制品的防陰燃性能優于Nomex;江蘇寶德公司、上海全宇公司與高校合作生產的阻燃纖維也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現在,聚酰亞胺等耐高溫阻燃纖維也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對國際上多數的阻燃纖維我們也都有了生產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國內企業是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
但是,與我國多數產品類似,我們的阻燃纖維也存在缺乏專用產品、缺乏最終制品的深入研究等問題。
如同高分子材料的生產一樣,國外對一類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PE,會有很多種具體的牌號,以適應不同的具體用途,而國內的PE絕大多數是通用料,很少有專用料。我們的阻燃纖維還沒有細分到適用于消防、電弧防護、還是金屬冶煉時的高溫金屬噴濺防護等各種具體的防護要求。
在最終防護制品的研發上,也缺乏從阻燃纖維性能、紡織染整加工技術到使用現場防護要求都了解的技術人員,因此,對最終制品的研發往往不夠細致深入,其研發的產品也比較粗糙,其性能自然不佳。
因此,對于我國耐高溫阻燃的職業防護裝備而言,阻燃纖維原料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具有較高性能的產品,但還是大路貨居多。這些產品只能滿足一般使用要求,企業還沒有針對具體用途,有針對性地研發出專用纖維;對最終產品而言,我們在設計制造上還不夠專業,最終產品還比較粗糙。
纖維強度與舒適性不可忽視
主持人:在技術水平有了一定進展后,國內的企業在市場開拓方面呈現哪些特點?
施楣梧:我國的阻燃纖維生產還體現出各自為戰的特點,即每個阻燃纖維生產企業首先為了自己產品的銷售,盡一切可能要使用自己的那個品種的纖維。當然國外也是如此,比如有一個大公司的“93-5-2”配方,即93%間位芳綸、5%對位芳綸、2%導電纖維,除了在某些使用場合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外,多數場合并不合理,有實驗證明添加5%對位芳綸的直接效果是強度下降17%左右。因此也有人認為設計這個配方的一種可能是搭配銷售同一企業的纖維原料。
因此,應該有人、有單位不存門第之見地對各種阻燃纖維,純粹從性能和價格考慮進行精細的配方研究,以及針對各行各業所需的阻燃防護紡織品的各種具體需求,進行以最終產品的使用性能和性價比為目的的研究,這樣才能真正開拓出社會所需要的、符合目前市場需求的阻燃紡織品。
主持人:針對這樣的問題,企業怎樣才能少走彎路,盡快提升國內阻燃行業的競爭力?
施楣梧:除了要精細研究多種阻燃纖維的混配方式、尋找協同效應外,還要研究產生這種協同效應的機理,研究獲取非均勻結構的紡紗和織造方法,將各種阻燃纖維安排到織物的特定位置,以便充分發揮其阻燃、強度、手感、保暖、舒適等作用。
在觀念上,應該建立這樣一種認識:在耐高溫阻燃紡織品的眾多指標中,多數時候阻燃性能不應該作為首要的指標。因為阻燃制品多數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狀態,即穿著防火服裝的絕大多數時間內是不著火的,故在絕大多數時間內,強度、舒適性是最重要的,如果穿這件防火服裝給人帶來強烈的不適感,那么著裝者肯定不愿穿,這就失去了防護的意義;即使沒有達到絕不舒服的程度,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再者,如果面料的強度不夠,也會影響防護效果。
也就是說,對阻燃紡織品而言,應該兼顧強度、舒適和阻燃性能,從經濟性和防護性考慮,甚至應該將強度作為阻燃防護服的首要指標,舒適性放在第二位,然后才是偶爾可能會用到的阻燃性能。
此外,還應該根據阻燃紡織品的不同用途,發展整理型阻燃產品,以及對使用含鹵阻燃劑的阻燃纖維要有公正的評價,在空曠場合使用含鹵阻燃劑制成的阻燃纖維制品,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實際上,在法律層面上,世界各國并不排斥含鹵阻燃劑的使用,對含鹵阻燃劑有非議的只是商業層面的聲音。
而對于采用磷系阻燃劑的產品,也未必沒有非議。在水系富營養化的實例中,環保學者就指出主要原因是洗滌劑中的磷元素在水中富集所致。目前含鹵阻燃劑實際上還是最有效的阻燃劑。
多種纖維混紡力求性能完美
主持人:要做到“性能提上去,價位降下來”,國內的阻燃纖維行業需要突破哪些瓶頸?國外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施楣梧:法國有一個阻燃產品的品牌叫Fitek,其特征就是采用了3種纖維制成混紡紗,雖然這個公司的技術人員不愿意告訴我是采用了哪三種纖維,但其技術思路是明確的。即不可能找到十全十美且價廉物美的阻燃纖維,任何阻燃纖維均有其優點,也有缺點。要讓最終性能兼顧各個方面,滿足各種要求,應該采用多種纖維混拼的方法。實際上,國外高級面料往往不是全毛的,而是由多種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混紡制得的。
同樣道理,要讓阻燃產品性能上升、價格下降,只能依靠合理的混紡配方的研究,依靠多種纖維各自發揮其作用,最終達到纖維性能可兼顧各方面的要求,且價格相對低廉,這樣具有較高性價比的纖維才能適應我國目前的市場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