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設計師——王培娜
幾年前,在青島時裝周期間與王培娜匆匆一見,那時候并沒有看過她太多的作品,只知道她不但是老師,也是個自由設計師,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有一批熱愛她的學生。這個實在的山東女子,一個并不“老”的老師,卻對時裝教學有著多年摸索的獨到經驗。在她的門下,很多學生已經在各個賽事里獲得了獎項以及工作機會,她說這條路要一直走下去……
與面料邂逅
2010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結束后,王培娜在柯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面料自然成了話題。由她設計的女裝面料獲獎作品系列,是當天比賽的一大看點。
“這次很多面料作品很有創意,一些選手提供了效果圖,廠家提供了面料成品,這才有了這場秀。我覺得這個比賽是很好的事情,作為設計師就是應該多和面料品牌接觸,把面料里的流行趨勢與時裝的流行趨勢結合起來。”
說到這次比賽的四個主題“搖籃、沉淀、解析、暗流”,相對應的正是面料大賽的四個故事。王培娜面對有限的面料資源確實也頭疼過。
“本來面料的流行趨勢是應該在服裝上得到延續,只是有些面料作品做的都是小樣,因此在成衣的設計中還是和原來想的有些差距。整體來說,這個比賽本身的原創意義更加吸引我。比如面料的第一組設計主題是‘搖籃’,象征回歸自然,因此顏色比較貼近自然,比如米色、咖啡色、橄欖綠等。第三主題解析主要表現未來的雕塑感,設計上采用解構手法,顏色的使用也會出現黃色、紫色……”在選手的效果圖中,王培娜稱贊到:“確實有的選手很有想法。面料的原創動力,應該得到行業和下游服裝業的重視。”
“讓我記憶很深的是,有一款作品將面料和服裝結合起來參賽,服裝設計作為面料的一個排列,能直觀看到這個面料在服裝上的應用。還有一個選手,用垃圾袋擰成細繩,做成外幣的排列樣子并設計成面料,當然這個創意實現起來比較難,但是原創的因素很活躍,讓人眼前一亮。”“面料的豐富,可以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的靈感。從教學方面來講,很多學生對面料接觸少,而對于參賽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最先接觸的就是面料。現在電腦數碼印花,面料的色彩、圖案很豐富,比原來的一套色、兩套色要豐富得多。面料的選擇空間越大,對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支持也就越大。”
桃李滿天下的欣慰
很偶然的機會,王培娜參與了2010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也正因為這個引子,我們開始關注了她的工作室。“我在青島大學教學,很多本地和外地的學生會來我的工作室學習和實踐。每年,我都會請很多國內知名設計師和專家來這里授課,像今年鄒游、曾鳳飛等,都來了我的工作室開講座,曾鳳飛就介紹了我參與這個大賽的成衣部分的設計。”王培娜目前最多的時間是用在學校教學中,但是和很多老師不一樣的是,她的工作室成了校外的輔導場所。
“很多學生畢業后改行的作法讓我很感觸,學習了這么久再去改行,對國家和個人都是損失。我希望在校學生能有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面對工作環境就不會那樣陌生。2005年起,我和企業接觸后一直在實踐這條路,效果很不錯,學生們找到了自己的事業空間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一個帶了4年的學生,沒想到一進入“例外”品牌,就成了設計助理,很多學生想起王老師的幫助都會深深感激。“‘例外’的毛繼鴻是我同學,但是他們對設計師的要求很高,一般都是選美院那些美術功底和創意比較好的尖子學生。我就推薦這個學生去試一試,一般品牌會先讓新來的設計師從站商場開始,了解什么人來消費品牌,這個學生卻因為實踐基礎好,直接作了設計助理。有的學生去了‘江南布衣’,在杭州作設計師的學生偏多。”
對王培娜來說,參與這一類大賽,一方面是給自己繼續積累經驗,爭取與企業合作更廣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設計,不是畫一些效果圖,而是來自各個方面的實踐。“在參與國內很多設計比賽中,我的工作室里的這些學生,全是自己設計、自己制版、自己做,和其他很多選手找裁縫來做不同,我要求工作室的學生動手能力要強。面料、工藝、結構不會的話我會指導,但是還是要他去動手,這樣在企業中對工藝的了解和制版很有幫助,他們能知道怎樣去設計更好,有哪些創意是實現不了的。”
在去年“喬丹杯”、“真維斯杯”等大賽中,不乏王培娜帶出來的學生獲得獎項。她笑著說,實在太多了,記不住。雖然,國內的時裝教育仍然有待改進,積極的王培娜和很多人不同,她選擇的不是抱怨而是行動。
“我沒有去國外進修過,但是有在國外學習過的學生。對于國內外在教育模式上的異同,應該去互補而不是埋怨。國內的時裝教育,4年的時間里前兩年基本都在學習文化課,這在國外很少,大二、大三才開始接觸設計,相應的課時時間也很短。國外的工藝教育,立體裁剪先上,先理解立體的,才能對平面有更好的駕馭能力,我們正好相反。這是每個國家服裝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其實并沒有什么優劣之分。”王培娜舉了很多例子,支持她的學生們參與比賽,她教導學生,大賽本身的意義不是獎金而是平臺,是學習的機會。
在她認真的面孔里,這個又是設計師,又是老師的角色,看來是讓她深深地迷戀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