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文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至關重要
計文波,一位善于將傳統與現代、設計與商業完美結合中國設計師。繼巴黎、米蘭等世界頂級時裝周之后,2016年,他將原創品牌JIWENBO的秀場搬上了哈爾濱國際時裝周的T臺。記者在秀后第一時間采訪了這位言辭犀利,觀點獨到卻又低調謙遜的設計師。只字片語中,你不難感受到其對于傳統的敬意,對于設計的執著以及對于中國時裝行業未來的無限期待與熱誠。
記者:中國元素一直都是國內設計師甚至海外設計師們爭相熱捧的創意來源,你眼中的中國元素意義何在?
計文波:國家的發展及全球地位的提升使得我們在服飾領域,文化領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我看來,中國元素不只是一個圖騰的概念,也不只是一個圖案那么簡單。這是我們祖先幾千年留下來的一筆寶貴的智慧遺產。
對于我們中國的設計師而言,我們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去理解,去消化這些傳統文化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與當下有機的結合。
我并不贊同將歷朝歷代的傳統元素原封不動的搬來用,原因在于:1、不能把它發揚光大。2、那不屬于我們設計師的作品,它是我們的文化,我們可以把文化用來交流,用來借鑒,用來與當下結合。做中國元素,我認為設計師骨子里起碼要有傳統文化的積淀。
除此之外,我們十分需要一個整齊劃一的規范,就拿面料來說,不同朝代所傳承下來的傳統面料應該運用到什么樣的服飾上?裁剪的結構又該如何運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些年來,一部分中國的設計師們打著中國元素的旗號,卻把中國文化做的十分粗鄙與廉價。其實我們傳統的工藝技術不輸給任何人,卻一味的求繁求大,這種讀不懂的設計連最基本的服裝常識及造型審美都沒有,甚至令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設計產生了諸多誤解,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其實,我們中國也有很多把中國元素運用的很好的設計師。
記者:整個系列充斥著大量的中國元素:印有唐卡的風衣,帶有些許禪意的服裝輪廓及配飾,還有靈感源自京劇的眼妝等等,你是如何將如此豐富的傳統元素串聯在了一起?
計文波:其實是這樣,今天所展出的系列是不同系列拼合而成的。你看到的第一組黑色系列我確實是雜糅了傳統的禪文化,全黑色系以些許白色圖案點綴對我而言已足矣。這是我本人對禪文化和歷代服裝結構的理解,但整體造型確是十分現代的。第二組我完全套用了藏文化里的唐卡,結合了目前國際上最為時髦的衣服廓形,并在腰帶等細節加入了中國結,整體感覺也非常不錯。第三組紅灰色調的系列是我近期以陶文化為靈感創作的系列,尤其是灰色系,這完全是一個與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記者:你認為國內的時裝周與巴黎、米蘭等著名時裝周有哪些區別?
計文波: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在于專業,其次在與公正。公正的認可源于專業的運作體制,這種專業不僅體現在看秀的人是否專業,還體現在參會品牌的把關是否專業。打個比方說,如果你想成為米蘭時裝周官方獲邀品牌,你的設計首先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其次,你的品牌是否成熟?有沒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是否具有或潛在商業價值?等嚴格的把關和體制化的篩選最終迎來了產業的繁榮。這些都是我們要跟人家學習的地方。
記者:如何定義你的消費者?
計文波:我的消費者我認為首先是喜歡并且認可我作品的人,其次是顏值高,再次是有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我喜歡他他喜歡我,我們才有可能一拍即合。
記者:我剛才聽你說你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135億人民幣的規模,但國內有很多獨立設計師還處于水深火熱的處境中,有價無市。作為前輩在經營上或者設計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計文波:說真話,我認為中國的互聯網要停一停了,不然社會會失去平衡。因為中國人太過于依賴互聯網這樣的平臺,中國的商已經失去了平衡,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現象。我建議國家在這方面要有一些方針和政策。
其次,我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男裝女裝,無論哪個平臺,一定要有國際化的視野,一定要有差異化。我認為設計師一定要積極的擁抱商業,未來的中國設計師一定會有更好的商業模式,應積極的與投資者緊密結合。
傳統的服裝商業模式平臺需要轉型,不要以單一的獨立的店鋪形勢存在,要理性生活化和體驗化,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大眾才能更容易打動每個人的消費的心。
記者:你更喜歡設計男裝還是女裝?
計文波:說實話我得過的很多榮譽都來自女裝設計,雖然男裝的商業收益比較大,但是從骨子里面我還是蠻喜歡女裝的,這也源自于品牌和市場之間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