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出路:中端崛起 高端突破
根據近期日本政府發布的日本GDP統計數據,中國的經濟總量已正式超越日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
改革開放歷三十余年,中國已經創造了“中國奇跡”,自1840年以來的強國之夢,已隱約在望。
在此情況下,很多人提出,中國完成了初步的強大之后,應走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迅速實現產業升級。而在此前,吉利收購沃爾沃,似乎成為中國企業未來走向的注腳。
耐人尋味的是,前幾天國務院關于外資審查的通告中,裝備制造業也列入其中。這是一個敏感的信號。中國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亦存在著嚴重的隱憂:在全球產業鏈的高端領域,中國受到了歐美發達國家的阻擊;在低端領域,中國則面臨越南和印度的潛在巨大競爭。中國的產業經濟,有成為夾心餅干的危險,中國逐步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
除華為、聯想等少數民營企業外,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基本為壟斷國有企業保持,前30名則全部為國有企業。排名最前的一家民營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位居第37位。在入選的企業中,代表未來產業方向的高新技術型企業、新興能源企業,比例非常小。
同時,中國企業在世界體系中,尚未產生具有足夠影響力的企業。在2010年的世界企業500強中,中國占30席,而當年中國GDP已占全球8%,實際GDP更已經超過10%,按此比例換算,中國企業進入世界頂級企業的比重偏低。同時,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全部是壟斷性企業,真正競爭性、市場化的企業幾乎空白。
競爭性企業在世界頂級企業中的比例嚴重偏低,說明在主流行業,中國企業尚無大的突破。在高新技術行業,中國與世界的差距也很巨大。
目前,中國在全球影響最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以鞋襪、打火機、縫紉機為代表的非主流行業,其特點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在這些領域,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中國的優勢也已逐步弱化,而逐步被亞洲其他國家所取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和越南。
印度的勞動力價格比之中國更有優勢,在近幾年的中國紡織業的危機中,印度紡織企業乘虛而入,崛起為世界第二紡織大國,對中國紡織產業形成巨大威脅。在玩具市場,很多歐美玩具商已經將印度看做中國的替代者。
在高端領域,中國企業受到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阻擊;在低端領域,中國也已受到印度等后發國家的追趕。中國的產業升級,難以在外部競爭中實現,目前唯一的出口在于造就龐大的內需市場。
最近高層頻繁在國內視察,多次重申要調整居民收入分配。在未來,因為收入的提高而告別低端消費的民眾,將造就一個廣大的大眾消費市場,使中國企業擺脫低端市場,實現從低端產品制造到中端產品制造的自然升級。同時,在龐大的大眾消費的拉動下,逐步實現重點主流行業的率先突破,似乎比全面的產業升級更為現實。
在未來,“中端崛起,高端突破”,將成為全國以及各地方政府的發展之道,而目前很多地方提議的“高端崛起”似乎不現實。中國更需要的,是大眾性主流產業在全球的崛起,而非高端產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