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奔月神話
大家把中秋節當成了一個團圓節
月餅在宋代就已經有了,到了明代已經有豪華型,明代萬歷年間的《杭州府志》就有記載。而到了唐代,賞月的習慣已經非常流行了。
賞月跟祭月不一樣,賞月就是欣賞月亮,天上這個月亮蠻好看,大家看看。白居易有一首詩: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三五就指的是十五,十五這一天晚上的月亮是非常新的,看到這個月亮以后,就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人和朋友。這也就是當時很流行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蘇東坡也有一首詞叫《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中秋節的時候往往是思念家人的時候??瓷先ヌ焐弦粋€很漂亮的月亮,心里想的不是月亮漂亮不漂亮,而是自己的朋友家人好不好。
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中秋節當成一個團圓節,有的地方甚至就把它叫成團圓節。
唐朝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傳說,叫唐明皇游月宮。說唐明皇在中秋節這天看到長安城里景色非常好,突然想到要到月宮里去玩玩。那時候有一個法師,居然就帶著唐明皇到月宮里面兜了個圈。唐明皇看到宮女在跳舞唱歌,還把音樂也記錄下來了,這個樂曲就是《霓裳羽衣曲》。這當然只是神話傳說。
到了宋代,中秋節已經很活躍了。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了宋代臨安怎么過中秋節的: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登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就是說南宋的時候,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有錢人在中秋節擺開場面喝酒、賞月,窮人也要過節,那一天,天街買賣直至五鼓。天街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南路,南宋御街那里。到了明代的時候,過中秋節則轉移到了西湖這邊。那時的蘇堤就已經非常熱鬧。
神話傳說給月亮增添了想象空間
中秋其實是一個月亮的運動規律。一會兒月亮圓了,一會兒月亮缺了。月亮為什么圓、為什么缺,今天我們大家都很明白其中的奧秘。但是如果僅僅是星球的運動的話,那就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情感的,也就沒有故事。而一旦變成神話傳說,就有血有肉,開始生動起來了。
我們的祖先交流感情,主要就是通過講故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關于月亮也有很多故事。
最早的月亮神話傳說是什么?大家都比較熟悉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跟羿射九日是連在一起的。嫦娥的丈夫叫后羿,是個英雄,非常厲害。古時候傳說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上一片枯焦,老百姓叫苦連天。后羿就拿著弓箭去射太陽,射下了九個太陽,還剩下一個,所以地球上日子就好過一點了。后羿是英雄,但也有一個缺點——與妻子之間的關系不大好,因為他一天到晚忙在外面,除了射太陽,還要射一些危害老百姓的野獸,就把嫦娥給冷落了。嫦娥心里不開心,她知道后羿手里有一樣很好的東西,叫不死藥,是西王母也就是月亮神給的。嫦娥趁后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不死藥,結果她這個人就越來越輕,一飄就飄到月亮里邊去了。嫦娥在月亮里邊很后悔,因為月亮里也只有她一個人,還有一只自己帶去的兔子。所以說,月亮里邊有一只兔子。
這個神話傳說最早是出現在漢代。漢代有一本書叫《淮南子》,用一二十字記載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自從有了后,后人曾經對它有過很多討論,有人說嫦娥很了不起,有人說嫦娥這個人做得真不應該,到現在為止我們還可以討論到底嫦娥應不應該奔月。
總而言之,有了這個傳說以后,給月亮增添了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間。本來月亮上什么都沒有,現在不對了,我們看月亮里面有一個嫦娥,還有一只兔子,那么我們想象的天地就豐富起來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