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布朗族服飾文化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沿瀾滄江中下游兩側的山岳地帶。其中近3萬人較集中地聚居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邊沿一線的布朗山、西定、巴達、打洛等山區,景洪市、勐臘縣的山區亦有少數分布。其余分布在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及保山、鎮康、云縣、永德、耿馬、瀾滄、墨江等市縣。雙江縣的布朗族主要聚居在大文鄉大忙蚌、胖品,邦丙鄉大南直、令地、忙應,沙河鄉的小邦協,勐庫鎮有少量散居。布朗族約85000人,主要居住在中國西部的西雙版納地區,與傣族人民親密相處,因此,住房和服飾都與傣族相似。
唐宋時期,布朗族就有編織、紡織,染色工藝水平也較高。布朗族婦女織的“青婆羅緞”為瀾滄江兩岸群眾所喜愛。而怒江兩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紡織的“桐華布”則以潔白柔軟聞名。明清以后,布朗族男女皆束發為髻。婦女著花短衫,下身著黑色長裙;小腿扎數道藤蔑條制成的黑藤圈;頭戴篾帽,雙耳戴大銀環或銅圈,手戴銅鐲,用藍色或綠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項鏈則掛滿五色燒珠與海貝,長達臍部。臨滄一帶布朗族男裝簡陋,衣衫僅兩塊布縫合而成,衣無襟無袖,兩臂裸露于外。
現代布朗族的服飾,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異。臨滄、思茅地區布朗人的服飾,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長褲,頭纏青色或黑色包頭,有的還戴手鐲,赤足。婦女頭纏一丈多長的青布包頭。施甸縣婦女還把包頭折疊成三角形,接近額頭處系著用線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藍布高領大襟上衣,領邊繡以花紋,左襟鑲有三條各色花紋,袖口用紅、黑、綠色布條鑲邊,上衣外還套一件對襟短褂,釘上十五對或二十對布扭扣。婦女下身穿著統裙,腰間拴腰帶,小腿上纏護腿布,戴銀環和銀手鐲,牙齒染成黑色,赤中。西雙版納地區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用布扭扣于胸前;下身著黑色寬襠褲;頭纏白、黑色或青色包頭巾;普遍還有文身的習俗;下穿黑色統裙,裙上部織有紅、白、黑三色線條,也有的年輕姑娘穿著白、紅、綠等色上衣;小腿纏白色護腿布;頭黑色、青色包頭巾,耳戴銀耳環,下垂至肩,手戴銀手鐲;年輕婦女喜歡佩戴各色玻璃珠,牙齒染成黑色,以黑為美。
布朗族穿著簡樸,男女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戴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
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成年男子喜愛紋身。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染齒、吸煙。布朗族有一獨特的風俗“染齒”。他們認為只有染黑的牙齒才最堅固、最美觀。經過染齒的男女青年才有權談戀愛。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習俗,四肢、胸部、腹部皆刺以各種幾何圖形和飛禽走獸,然后涂上碳灰和蛇膽汁,使其不消失。
{page_break}
臨滄、思茅地區布朗族的服飾: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寬大長統褲,頭纏青色或黑色包頭,有的還帶手鐲,赤足。婦女頭纏一丈多長的青布包頭。施甸縣婦女還把包頭折疊成三角形,接近額頭處系著用線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著藍布高領大襟上衣,領邊繡以花紋,左襟鑲有三條各色花紋,袖口用紅、黑、綠色布條鑲邊,上身外套一件對襟短褂,釘上15對或20對布紐扣。婦女下身著統裙,拴腰帶,小腿上纏護腿布,戴銀環和銀手鐲,牙齒染成黑色,赤足。
西雙版納地區的布朗族服飾: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用布鈕扣扣于胸前,下穿黑色寬襠褲;頭纏白、黑色或青色包頭巾。婦女上衣為左右兩衽的黑色無領緊身短衫,在左腋下打結,下穿黑色統裙,裙上部織有紅、白、黑三色線條,也有年輕姑娘穿白、紅、綠等色上衣;小腿纏白色護腿布,頭纏黑色、青色包頭巾,戴銀耳環,下垂至肩,戴銀手鐲。年輕婦女喜歡帶各色玻璃珠,牙齒染成黑色為美(染料用鐵鍋片燒取黑煙,或者用檳榔葉包上草煙、石灰、檳榔果放入口中細嚼)。
此外,西雙版納的布朗族男子還有紋身的習俗。一般紋于兩手臂、兩腿、胸部、背部等處。花紋為各種幾何圖案、飛禽走獸和傣族文字。布朗族男子紋身主要是為了能順利地娶到妻子,但布朗族自己不會紋身,一般是請壩區的傣族前來紋剌,并付給一定報酬。
布朗族穿著簡樸,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女子上著左右兩祚斜襟窄袖黑色小褂,小褂為圓領、緊腰、寬擺,短及臀部,在左肋下拴線打結,已婚婦女用黑色布料,未婚姑娘喜淺藍色或白色。里衫為無袖貼身夾衫,下穿兩條筒裙,內裙為白色,外裙有兩色,臀部以上為紅色橫條,腿下為綠色或黑色,用布條或花邊鑲飾。未婚婦女用黑或藍布包頭;已婚婦女梳發髻,插銀簪,頂端鑲3顆棱形玻璃珠,下系銀鏈,纏包頭。婦女戴銀耳環、項圈、手鐲等飾品。
獨樹一幟的染織
織布和染色在布朗族服飾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布朗族染色具有悠久的歷史,他們獨特的染色技術在我國民族染織業中獨樹一幟。布朗族不僅能用藍靛染布;而且懂得用“梅樹”的皮熬成紅汁染成紅色,用“黃花”的根,經石碓舂碎,用水泡數日得黃汁染成黃色等,其色彩具有大自然之風韻,耐洗不褪。
棉包錦囊
在布朗族服飾中,刺繡和銀飾也是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刺繡圖案多為各種花草、鳥獸和幾何圖形。繡工獨特的要數“棉包錦囊”。在布朗族的婚禮習俗中,舉行婚禮時眾人要進行爬竿比賽,新娘必須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繡的“棉包錦囊”,內裝五谷、銀飾等物,掛在竹竿上,比賽結束將“囊”贈給勝利者,以示吉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